当代中国的精神建设及其思想资源

被引:94
作者
吴晓明
机构
[1]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关键词
当代中国; 精神建设; 新文明类型; 思想资源; 中西马哲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4 [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5 ;
摘要
当代中国的精神建设是当下中国历史性实践所提出的重大思想课题。现代化的发展往往意指进入"现代文明"。而对这一文明的抽象理解却掩盖了其本质规定和历史性。中国的发展是在与西方不同的历史前提的基地上开展出来的,仅只部分地从属于现代资本主义文明,而其快速发展正日益凸显后者固有的历史界限。中国发展的现实前景意味着整个生活方式、生活态度、价值体系等的变革与重铸,从而不可避免地要求哲学的新形态。这一哲学新形态的思想资源即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其自主的创造性融合,将积极地指向新文明类型的可能性。
引用
收藏
页码:4 / 20+205 +205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晚期海德格尔的三天讨论班纪要 [J].
F.费迪耶 ;
丁耘 .
哲学译丛, 2001, (03) :52-59
[2]  
同一与差异[M] (德) 海德格尔 (Heidegger;M.) ; 著 商务印书馆 2012,
[3]  
单一的现代性[M] (美) 詹姆逊;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4]  
从黑格尔到尼采[M] (德)卡尔·洛维特(KarlLowith)著;李秋零译; 三联书店 2006,
[5]  
历史哲学[M] (德)黑格尔(G.W.Hegel)著;王造时译;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6,
[6]  
历史的用途与滥用[M] (德)弗里德里希·尼采(FredrichNietzsche)著;陈涛;周辉荣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7]  
与齐泽克对话[M] (斯洛文)斯拉沃热·齐泽克(SlavojZizek);(英)格林·戴里(GlynDaly)著;孙晓坤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
[8]  
儒教与道教[M] (德) 韦伯; 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3,
[9]  
沃勒斯坦精粹[M] (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EssentialWallerstein)著;黄光耀;洪霞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10]  
中国印象[M] [德]黑格尔等著;何兆武;柳卸林主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