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姻亲在亲属网络中的地位看东北汉族乡村社会的特点——对人类学家阎云翔的回应

被引:6
作者
唐戈
机构
[1] 黑龙江大学社会学系满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
关键词
东北汉族社会; 父系血亲; 姻亲; 非宗族性; 移民;
D O I
10.16435/j.cnki.cn22-1273/c.2007.06.020
中图分类号
K281.1 [];
学科分类号
030303 ; 0304 ; 030404 ; 060207 ;
摘要
传统的汉族社会是一个宗法社会,在其亲属关系网络中,血亲无疑比姻亲重要,而在整个血亲中,父系血亲无疑又是重中之重。但在东北地区汉族社会中,姻亲在整个亲属网络中却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这是我们理解东北汉族社会特殊性的一把钥匙。东北汉族社会作为一个移民社会,与其所自移出的汉族社会相比,具有非宗族性质。非宗族性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村庄内部的多姓和多宗亲群体的混居,这使在以自给自足为特点的中国传统社会中,村庄内部男女之间的通婚成为可能,而这正是东北乡村社会姻亲关系重于父系血亲的根本原因所在。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6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李亦园自选集.[M].李亦园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  
礼物的流动.[M].李放春;刘瑜译;阎云翔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3]  
社区研究与社会发展.[M].潘乃谷;马戎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