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地区差异动态演进的决定因素——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分解研究

被引:27
作者
余康
郭萍
章立
机构
[1] 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随机前沿模型; 夏普理值不平等分解; 全要素生产率;
D O I
10.19523/j.jjkx.2011.02.004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323.5 [农业商品生产、农业劳动生产率];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本文利用1988-2008年29个省级地区面板数据,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运用夏普理值(Shapley value)分解法,旨在测度各因素对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地区差异演进的影响。结果发现,劳均物质资本、农村劳动力规模和劳均土地因素对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地区差异的贡献逐渐减小,平均贡献分别为33.8%、17.1%和11.1%。而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贡献逐渐增大,平均贡献分别为27.4%和6.4%。农村劳动力结构的贡献比较稳定,平均贡献仅为4.3%。
引用
收藏
页码:42 / 53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基于农业公共投资视角的中国农业技术效率分析 [J].
汪小勤 ;
姜涛 .
中国农村经济, 2009, (05) :79-86
[2]   中国地区差异的动态演进及其决定机制:基于随机前沿模型和反事实收入分布方法的分析 [J].
傅晓霞 ;
吴利学 .
世界经济, 2009, (05) :41-55
[3]   中国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测算及分解:1985—2005 [J].
赵芝俊 ;
袁开智 .
农业经济问题, 2009, (03) :28-36
[4]   中国农业生产率提高的优先序及政策选择 [J].
高帆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8, (08) :12-19
[5]   我国各地区的农业生产率与收敛:1980~2005 [J].
曾先峰 ;
李国平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8, (05) :81-92
[6]   要素禀赋及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地区差异 [J].
辛翔飞 ;
刘晓昀 .
世界经济文汇, 2007, (05) :1-18
[7]   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的地区差距及其结构分解 [J].
辛翔飞 ;
秦富 .
农业技术经济, 2007, (04) :23-27
[8]   破解农村剩余劳动力之谜 [J].
蔡昉 .
中国人口科学, 2007, (02) :2-7+95
[10]   中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与农业增长——对1978—2004年中国农业增长的实证分析 [J].
乔榛 ;
焦方义 ;
李楠 .
经济研究, 2006, (07) :7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