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国农村发展动态与区域差异格局

被引:31
作者
杨忍 [1 ,2 ]
刘彦随 [1 ]
刘玉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农村发展; 因子分析; 区域差异;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本文以2000、2004、2008中国31个省际农村发展指标面板数据,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方法,对新时期中国农村发展状态的区域差异进行综合分析。从空间格局来看,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农村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农村发展的差异格局并未发生明显变化,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格局依旧存在,农村的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致性,自然资源禀赋与历史经济发展水平是中国农村发展区域差异基础,农村主体特征与区域发展阶段是导致农村发展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偏向性的政府政策与全球性因素是强化区域差异的重要动力,而各地差异性的农村产业转型过程,是助推中国农村发展区域差异的核心机制。2000、2004和2008年中国农村发展差异度分别为0.356、0.413、0.386,这表明,自2000年以来区域农村发展差异先拉大后缩小,总体上呈现扩大趋势,这是长期以来区域发展外部环境与农村自我发展能力综合作用的结果。从2000-2008年中国农村发展"重心"移动的轨迹可以看出,中国农村发展的重心落在安徽省内,农村发展水平东西差异明显,2000-2004年,中国农村发展水平的重心向北移动,北方地区的农村发展速度较快;2004-2008年,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稳步推进,中国农村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有了一定缓和,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
引用
收藏
页码:1247 / 125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农村发展态势评价与驱动力分析 [J].
张富刚 ;
刘彦随 ;
张潆文 .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 (02) :177-184
[2]   苏南地区农村发展进程及其动力机制——以苏州市为例 [J].
陈玉福 ;
刘彦随 ;
龙花楼 ;
王介勇 .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 (01) :123-128
[3]   中国粮食生产与耕地变化的时空动态 [J].
刘彦随 ;
王介勇 ;
郭丽英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9, (12) :4269-4274
[4]   统筹城乡视角下村庄整治建设的模式与途径——以三亚市为例 [J].
张衍毓 ;
刘彦随 ;
王业侨 .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 (06) :977-983
[5]   城乡统筹发展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研究 [J].
田美荣 ;
高吉喜 .
中国发展, 2009, 9 (04) :62-66
[6]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乡村发展类型及其乡村性评价 [J].
龙花楼 ;
刘彦随 ;
邹健 .
地理学报, 2009, 64 (04) :426-434
[7]   中国农村转型发展研究的进展与趋势 [J].
文琦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9, 19 (01) :20-24
[8]   基于重心模型的国内旅游地域结构演变分析 [J].
杨忍 ;
孙根年 ;
吴晋峰 ;
徐茜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6) :80-85
[9]   基于重心模型的中国入境旅游地域结构演变研究 [J].
孙根年 ;
杨忍 ;
姚宏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08, (07) :150-157
[10]   现代农业地理与土地利用创新研究——贺吴传钧先生90华诞 [J].
刘彦随 .
地理学报, 2008, (04) :353-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