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信用体系建设:特性、问题与对策

被引:27
作者
章政 [1 ,2 ]
张丽丽 [1 ]
机构
[1]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2] 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
关键词
公共信用; 社会信用体系; 市场信用; 信用信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03 [生产行业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201 ;
摘要
与发达国家的征信体系相比,中国的公共信用体系承载着包括政府职能转型、新型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等多项制度职能。当前中国公共信用体系建设面临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标准化、全国统一信用信息平台的虚实选择、公共信用产品的开发和应用、公共信用信息的颗粒度和开放度等问题。构建中国特色公共信用体系的基本策略是:第一,在公共信用制度安排和信用信息共享系统中实现政务服务、市场监管等职能的统一;第二,政府的主要职责是提供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的公共信用信息;第三,打破政府部门信息独占思维,实现公共信用信息的全面归集共享;第四,实现部门间的联动治理和社会服务,形成政府提供公共管理和服务的工作合力。第五,以公共信用信息的开放为契机,实现公共信用与市场中其他类型信用信息的交换共享。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6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我国公共信用信息共享现状及对策 [J].
王博涵 ;
曹佳 .
电子政务, 2016, (10) :97-103
[2]   基于经济信用的公共信用及其张力模型研究 [J].
武超群 .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3, (04) :69-74
[3]  
信用的经济学分析.[M].程民选;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4]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德)哈贝马斯(JuergenHabermas)著;曹卫东等译;.学林出版社.1999,
[5]  
神奇的PR.[M].赵向标编著;.人民中国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