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中国、民间法与法治

被引:8
作者
谢晖
机构
[1] 北京理工大学
关键词
主体中国; 民间法; 日常生活; 法治; 法律移植; 意识形态;
D O I
10.15981/j.cnki.dongyueluncong.2011.08.030
中图分类号
D920.4 [学习、研究];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站在主体中国的立场,观察其法治建设的使命,可认为民间法是推进法治中国化的有机力量或构成性因素。但法律移植的意识形态情结,阻碍了人们对民间法与法治建设关系的进一步认识和反思。为此,需要在文化、利益和自治秩序视角重新打量国家的主体性,并在此基础上反思民间法的应有意涵,评判法治建设中对民间法的既有立场,并根据时空两个判准,寻求民间法对法治建设的有效支援,防范并阻却民间法可能对法治建设的妨碍。
引用
收藏
页码:127 / 139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法国民法典》改变了什么 [J].
傅静坤 .
外国法译评, 1996, (01) :45-54
[2]  
沟通理性与法治.[M].谢晖; 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3]  
中国法学向何处去.[M].邓正来著;.商务印书馆.2006,
[4]  
意识形态新论.[M].童世骏; 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5]  
法律的意义追问.[M].谢晖著;.商务印书馆.2003,
[6]  
民间法.[M].谢晖;陈金钊主持;.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
[7]  
法理学的范围.[M].(英)约翰·奥斯丁著;刘星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
[8]  
普通法的精神.[M].(美)罗斯科·庞德(RoscoePound)著;唐前宏等译;.法律出版社.2001,
[9]  
清代习惯法:社会与国家.[M].梁治平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10]  
意识形态论.[M].俞吾金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