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修复法律制度探析

被引:78
作者
李挚萍
机构
[1] 中山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环境修复; 环境损害; 法律救济;
D O I
10.13415/j.cnki.fxpl.2013.02.002
中图分类号
D922.6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学科分类号
030108 ; 120405 ; 020106 ;
摘要
环境损害意味着环境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内外部关系的损害。对环境损害的救济不是传统的损害赔偿机制能够解决的,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受到损害的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进行修复,对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内外关系进行恢复。由于传统法律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有必要将环境修复作为一个新的管制工具和救济工具进行设计,并在环境保护基本法和相关单行法中对其予以规定。环境修复制度的目的不仅在于修复受到损害的生态环境的结构、功能,而且还应着眼于修复已经恶化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建立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障。
引用
收藏
页码:103 / 10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我国生态环境恢复立法析要 [J].
王江 ;
黄锡生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1, 29 (03) :193-200
[2]   国内土壤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 [J].
高翔云 ;
汤志云 ;
李建和 ;
王力 .
江苏环境科技, 2006, (02) :52-55
[3]  
我国五十年采煤沉陷土地九百五十万亩[N]. 赵凡.中国国土资源报. 2007 (001)
[4]  
农村环境管制与农民环境权[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李挚萍, 2009
[5]  
环境污染损害数额计算推荐方法 .2 环境保护部. .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