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族贫困地区扶贫路径选择的理性思考

被引:30
作者
鲁建彪
机构
[1] 云南民族大学马列部
关键词
民族地区; 贫困; 物质扶贫; 文化扶贫;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民族贫困地区的扶贫,一直以来更多的是进行物质扶贫,虽然不同程度改变了生存生活的条件,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民族地区的经济贫困问题。原因很多,但核心的问题是民族地区文化贫困。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原动力。因此,从文化扶贫入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文化扶贫是从文化和精神层面上给予贫困地区帮助,从而提高当地人民素质,尽快摆脱贫困。民族贫困地区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既要从经济上加强扶持,更需要加强智力开发。扶贫不仅要扶物质,也要扶精神、扶智力、扶文化。
引用
收藏
页码:150 / 15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扶贫攻坚 [J].
周惠仙 .
经济问题探索, 2009, (10) :178-183
[2]   以先进文化助推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以云南省少数民族“直过”地区为例 [J].
肖雁 .
经济论坛, 2005, (18) :25-29
[3]  
地区经济增长和减缓贫困[M]. 山西经济出版社 , 刘文璞, 1997
[4]  
中国反贫困研究[M]. 中国计划出版社 , 朱凤岐等著, 1996
[5]  
中国贫困与反贫困理论[M]. 广西人民出版社 , 康晓光著, 1995
[6]  
中国农村经济改革[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杜润生编, 1985
[7]  
经济增长理论[M]. 商务印书馆 , (英)阿瑟·刘易斯(W.ArthurLewis)著,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