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

被引:5
作者
机构
[1] 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分析小组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外汇储备增长; 贸易顺差; 进出口; 中国国际收支; 经常项目顺差; 外债余额; 资本和金融项目; 境外上市股票; 国际收支平衡; 收支状况; 机构投资者;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银行间外汇市场; 对外证券投资; 短期外债; 外资银行; 国家外汇管理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6 [汇兑、对外金融关系];
学科分类号
020204 ; 1201 ;
摘要
2006年,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对外开放迈上新的台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汇率弹性提高。国际收支延续"双顺差"的格局,经常项目顺差2499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00亿美元。2006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1066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475亿美元。我国国际收支交易规模继续扩大,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发展,境外证券投融资增长显著,外汇储备增长较快,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加深。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国际收支状况对经济稳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对此要全面、辩证地分析,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风险,保证金融运行安全。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继续稳步推进,外汇市场参与主体不断增加,新产品相继推出,交易方式更加丰富,交易量显著扩大。人民币汇率有升有降、双向波动,呈小幅升值态势。2007年,国家将把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作为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为此,需要从对内平衡入手,重点是"调投资、促消费、减顺差"。在国内经济方面,关键是要正确处理投资和消费、内需与外需的关系,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合理控制投资增长,努力优化投资结构。在涉外经济方面,要优化进出口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注重提高引进外资质量并优化结构;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有序地扩大境外投资。在金融方面,要全面发挥金融的调控能力,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总量;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在外汇管理方面,要继续深化外汇体制改革,有序拓宽资金流出渠道,大力发展外汇市场,严格外汇资金流入和结汇管理,加强外汇储备风险防范,统筹兼顾,加大国内和涉外经济政策调整的力度,为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创造条件。
引用
收藏
页码:5 / 30
页数:26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