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均衡协调发展的区域理论在中国的演变

被引:5
作者
杨竹莘
机构
[1] 华东政法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均衡发展和非均衡发展; 非均衡协调发展;
D O I
10.13902/j.cnki.syyj.2010.06.006
中图分类号
F061.5 [区域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结合中国现实对区域差异发展理论作出比较与评述,分析这些理论产生渊源、形成和发展过程及其存在的局限,认为非均衡发展的差异理论更适合发展中国家的国情,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是区域经济从极端的非均衡到均衡,从发散到收敛,从差异到趋同的必然选择。
引用
收藏
页码:99 / 10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区域可持续和谐发展的广义梯度理论论纲 [J].
桂拉旦 ;
李具恒 .
中国软科学, 2005, (03) :111-116
[2]   浅释中国地区收入差距:1952—2002 [J].
董先安 .
经济研究, 2004, (09) :48-59
[3]   收敛还是发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争论的文献综述 [J].
刘夏明 ;
魏英琪 ;
李国平 .
经济研究, 2004, (07) :70-81
[4]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问题的论争 [J].
王启仿 .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4, (03) :7-10
[5]   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 [J].
王小鲁 ;
樊纲 .
经济研究, 2004, (01) :33-44
[6]   我国区域梯度推移粘性因素分析 [J].
魏敏 ;
李国平 ;
陈宁 .
人文杂志, 2004, (01) :72-75
[7]   论区域经济动态协调发展 [J].
曾坤生 .
中国软科学, 2000, (04) :120-125
[8]  
区域经济学[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高洪深编著, 2002
[9]   A THEORY OF THE LOW-LEVEL EQUILIBRIUM TRAP IN UNDERDEVELOPED ECONOMIES [J].
NELSON, RR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56, 46 (05) :894-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