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草原管理制度演变及社区治理机制创新

被引:25
作者
仇焕广 [1 ]
张崇尚 [2 ]
刘乐 [1 ]
冯晓龙 [3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2]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3]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草地承包责任制; 草原生态; 草地流转; 社区治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212 []; D669.3 [生活、居住、交通];
学科分类号
0903 ; 1204 ;
摘要
草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对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草地生产能力和减少草地退化,我国先后采取草地承包、草地围栏、生态补奖和鼓励草地流转等草地管理政策,然而,这些政策并没有抑制我国草地持续退化的趋势。在新形势下,探索新的草地管理制度解决草原退化问题成为各界关注的重大问题。文章系统梳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草地管理制度和政策演变的规律,分析了现有草地管理政策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基于"公共池塘资源"理论和实地调查数据和典型案例,文章探讨了社区自主治理机制在我国草地管理中的可行性,为我国解决草地生态治理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能抑制牧户超载过牧行为吗?——基于社会资本调节效应的分析 [J].
冯晓龙 ;
刘明月 ;
仇焕广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9, 29 (07) :157-165
[2]   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功能间的矛盾与草原“三权分置”的法权构造 [J].
代琴 ;
杨红 .
中国农村观察, 2019, (01) :98-114
[3]   基于机会成本法的草原生态补偿中禁牧补助标准的估算 [J].
胡振通 ;
柳荻 ;
孔德帅 ;
靳乐山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7, 31 (02) :63-68
[4]   内蒙古牧区牧户委托放牧行为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J].
杜富林 ;
石双 ;
杜娅茹 .
草业科学, 2016, 33 (10) :2136-2143
[5]   草原生态补偿:生态绩效、收入影响和政策满意度 [J].
胡振通 ;
柳荻 ;
靳乐山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 26 (01) :165-176
[6]   草原生态补偿政策与牧民的可能选择 [J].
靳乐山 ;
胡振通 .
改革, 2014, (11) :100-107
[7]  
“围栏效应”:产权分割与草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J]. 曾贤刚,唐宽昊,卢熠蕾.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02)
[8]   中国草原牧区和半牧区草畜平衡状况监测与评价 [J].
徐斌 ;
杨秀春 ;
金云翔 ;
王道龙 ;
杨智 ;
李金亚 ;
刘海启 ;
于海达 ;
马海龙 .
地理研究, 2012, 31 (11) :1998-2006
[9]   放牧,草原生态系统存在的基本方式——兼论放牧的转型 [J].
任继周 .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 (08) :1259-1275
[10]   草场流转对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原生态和牧民生计影响研究——以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M嘎查为例 [J].
赖玉珮 ;
李文军 .
资源科学, 2012, 34 (06) :1039-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