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侵蚀红壤中有机质和团聚体的关系

被引:19
作者
王春燕
黄丽
谭文峰
胡红青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农业部亚热带农业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侵蚀红壤; 有机质; 水稳性团聚体;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07.03.012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以3种侵蚀红壤(轻度、中度、严重)为供试材料,利用干湿筛法获得其不同粒径的水稳性团聚体(>4 mm,2~4 mm,1~2 mm,0.5~1 mm,0.25~0.5 mm),分析团聚体中有机质的分布。结果显示,随着侵蚀程度的增强,>0.25mm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逐渐下降,而团聚体的分散度却依次升高;无论何种侵蚀程度,湿筛后团聚体的组成均以小粒径团聚体(<0.25 mm)占优势。轻度和中度侵蚀的红壤,其有机质含量随着团聚体粒径的增大而增大,严重侵蚀的则相反;侵蚀红壤有机质含量和>0.2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呈显著正相关,3种侵蚀红壤团聚体对土壤有机质的贡献为轻度侵蚀>中度侵蚀>严重侵蚀。
引用
收藏
页码:52 / 5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宁南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J].
赵世伟 ;
苏静 ;
杨永辉 ;
刘娜娜 .
水土保持研究, 2005, (03) :27-28+69
[2]   土壤团聚体形成与稳定机制及影响因素 [J].
王清奎 ;
汪思龙 .
土壤通报, 2005, (03) :415-421
[3]   不同经营方式对黑土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及微粒有机质积累分布的影响 [J].
史奕 ;
张璐 ;
陈欣 ;
宇万太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5, (02) :122-124
[4]   土壤团聚体研究进展 [J].
卢金伟 ;
李占斌 ;
不详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2, (01) :81-85
[5]   亚热带低丘区退化红壤肥力质量恢复性能的研究 [J].
章明奎 ;
徐建民 .
水土保持学报, 2002, (01) :67-71
[6]   红壤退化中的土壤质量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 [J].
孙波 ;
赵其国 .
地理科学进展, 1999, (02) :24-34
[7]   Carbohydrates in water-stable aggregates and particle size fractions of forested and cultivated soils in two contrasting tropical ecosystems [J].
Spaccini, R ;
Zena, A ;
Igwe, CA ;
Mbagwu, JSC ;
Piccolo, A .
BIOGEOCHEMISTRY, 2001, 53 (01) :1-22
[8]  
Interactions between soil organic matter status, cropping history, method of quantification and sample pretreatment and their effects on measured aggregate stability[J] . R. J. Haynes.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 . 2000 (4)
[9]  
Humus chemistry. Stevenson FJ. John Willey and Sons .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