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体育发展方式由“赶超型”走向“可持续发展型”

被引:99
作者
杨桦
任海
机构
[1] 北京体育大学
关键词
体育发展方式; 赶超型; 可持续发展型;
D O I
10.19582/j.cnki.11-3785/g8.2013.01.001
中图分类号
G81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4 ; 0403 ;
摘要
在过去几十年中,我国体育采用"赶超型"的发展方式,从而在资源不足,基础薄弱的状况中迅速崛起。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这种体育发展方式的局限性逐渐显现。应将其转换为新的"可持续发展型"体育发展方式。新的体育发展方式就目标而言,具有鲜明的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将强国体育构建在惠民体育的基础上;就发展主体而言,强调多方合作,因而能动员各种发展体育的力量;就发展机制而言,多种机制耦合,因而能广泛地吸纳资源,并合理地配置资源;就发展手段而言,多种体育形态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就发展评估而言,标本兼顾,既评价体育发展的显性指标,又关注体育发展的内在关系;就发展规范而言,法治与德治相互支撑,从而使体育发展的运作公开、公正、公平。
引用
收藏
页码:1 / 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关于近年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的观点述评 [J].
蒲晓晔 ;
赵守国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0 (02) :30-33
[2]   两种发展模式的比较和反思 [J].
杨光飞 .
理论导刊, 2004, (06) :24-26
[3]   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代价及其度量 [J].
宋林飞 .
江苏社会科学 , 2002, (06) :30-36
[4]   从政策社会到法治社会——兼论政策对法制建设的消极影响 [J].
蔡定剑 ;
刘丹 .
中外法学, 1999, (02) :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