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耕地保护等级评价

被引:10
作者
苏伟忠 [1 ]
杨桂山 [1 ]
顾朝林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2]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
关键词
耕地保护; 等级评价; PSR模型; 苏州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与PSR模型提出环境压力、土壤质量、破碎度、粮食单产等耕地保护等级评价指标。单项指标评价表明:苏州耕地环境压力突出、土质较好、破碎化明显、粮食产量高。基于指标相关性分析,选用层次聚类分析法,对样本特征聚类分为4等,各等面积百分比S1:S2:S3:S4=33.6:32.4:26.7:7.3。S1在乡村区和湖荡区,各指标良好;S2在沿江平原及城市化边缘区,土质良好,粮食产量较高;S3散布在城市化边缘区及湖荡丘陵区,各指标中等;S4散布在城市周边及湖荡丘陵区。进而基于各等级的地域特征及指标关系,将耕地保护等级又分为9级,并指出各级耕地保护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353 / 36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国外农用地保护对北京市耕地保护的启示 [J].
孔祥斌 ;
张凤荣 ;
姜光辉 ;
安萍莉 .
中国土地科学, 2005, (05) :50-54+14
[2]   苏州市近50年耕地资源变化过程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J].
李兆富 ;
杨桂山 .
资源科学, 2005, (04) :50-55
[3]   经济发达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以江苏省昆山市为例 [J].
高中贵 ;
彭补拙 ;
喻建华 ;
濮励杰 ;
张露 .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01) :44-51
[4]   基于RS和GIS苏州市近20年来城镇扩展对土壤资源的影响研究 [J].
檀满枝 ;
陈杰 ;
张学雷 .
土壤, 2004, (06) :621-625
[5]   中国耕地资源利用效益研究 [J].
庞英张全景叶依广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4, (05) :34-38
[6]   近10年来中国土地评价研究的进展 [J].
倪绍祥 .
自然资源学报, 2003, (06) :672-683
[7]   耕地保护的一般原则与模式研究 [J].
陈海燕 ;
彭补拙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3) :304-310
[8]   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理论与方法 [J].
陈百明 ;
张凤荣 .
自然资源学报, 2001, (03) :197-203
[9]   长江三角洲近50年耕地数量变化的过程与驱动机制研究 [J].
杨桂山 .
自然资源学报, 2001, (02) :121-127
[10]   土地质量指标体系国际研究的新进展 [J].
冷疏影 ;
李秀彬 .
地理学报, 1999, (02) :8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