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者的身体:传播与在场——意识主体、身体-主体、智能主体的演变

被引:330
作者
孙玮
机构
[1]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2]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关键词
身体; 在场; 传播; 实践; 智能主体;
D O I
10.13495/j.cnki.cjjc.2018.12.006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本文从存在现象学、技术现象学、后人类理论出发,结合移动网络、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媒体实践,回顾并探讨了身体议题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基本状况,以及对传播学创新发展的价值与意义。本文聚焦交流者的身体,在描述传播主体从意识主体、身体-主体、智能主体的演变过程中,呈现并阐释了传播与多种身体形式、多重在场方式的复杂关系。据此认为,所谓在场或缺席,即是主体现身或脱离于现实与虚拟杂糅的关系网络,传播就是编织关系网络的身体实践,物理的、信息的、意义的多重网络通过传播聚焦于智能身体这个节点主体。传播研究必得回归身体世界,将自身重新放置到当前智能主体的世界中,才能重建传播与人类存在的根本性关联。
引用
收藏
页码:83 / 103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2]   赛博人:后人类时代的媒介融合 [J].
孙玮 .
新闻记者, 2018, (06) :4-11
[3]   西方现代性与哲学的危机 [J].
张汝伦 .
中国社会科学, 2018, (05) :23-42+204
[4]   传播中的身体问题与传播研究的未来 [J].
刘海龙 .
国际新闻界, 2018, 40 (02) :37-46
[5]  
我们何以成为后人类[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N.凯瑟琳·海勒, 2017
[6]  
留声机 电影 打字机[M].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弗里里希·基特勒, 2017
[7]  
对空言说[M]. 上海译文出版社 , 约翰·杜翰姆·彼得斯, 2016
[8]  
感性的抵抗[M]. 福建教育出版社 , 艾曼努埃尔·埃洛阿, 2016
[9]  
历史上的身体[M]. 格致出版社 , 罗布, 2016
[10]  
当代欧美身体研究批评[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欧阳灿灿,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