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川芎有效成分配伍对缺氧损伤大鼠脑内皮细胞的影响

被引:17
作者
管敏国 [1 ]
张宇燕 [2 ]
万海同 [2 ]
周鹏 [2 ]
杨珍 [1 ]
杨洁红 [1 ]
机构
[1] 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2] 浙江中医药大学心脑血管病研究所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丹参; 川芎; 正交试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5.5 [中药实验药理];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目的研究丹参川芎有效成分不同配伍对缺氧损伤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at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rBMECs)的影响,并找出较优组合。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rBMECs,并进行兔抗鼠Ⅷ因子鉴定,建立体外细胞缺氧模型。对参芎有效成分丹参素(A)、丹参酮Ⅱa(B)、川芎嗪(C)、藁本内酯(D)、阿魏酸(E),以3个剂量水平进行正交实验,另设正常组、模型组,观察不同配伍对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细胞上清液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正交方差分析、直观综合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多指标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配伍样品均可提高SOD活性,降低LDH含量,减少细胞早期凋亡,抑制缺氧诱导的rBMECs发生G1/S期阻滞的作用。正交方差分析表明:A2B1C3D2E1为SOD的较优组合,A3B1C1D2E3为LDH的较优组合,A2B1C2D3E2为早期凋亡的较优组合,A2B3C3D3E2为G1期的较优组合,A2B3C3D2E2为S期的较优组合;综合分析结果显示A2B1C1D3E2为多指标的较优组合。结论丹参川芎有效成分不同配伍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缺氧对rBMEC的损伤,不同配伍作用方式的侧重不同。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7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丹红注射液对乳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J].
周鹏 ;
周惠芬 ;
何昱 ;
张宇燕 ;
杨洁红 ;
赵涛 ;
付巍 ;
邢攀科 ;
万海同 .
中草药, 2013, 44 (19) :2727-2731
[2]   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原代培养与鉴定 [J].
吴秀芹 ;
梅晓云 ;
吴颢昕 ;
李洋 ;
李辉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 17 (03) :187-189
[3]   丹参药理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J].
刘娟 ;
刘颖 .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 12 (07) :15-17
[4]  
灯盏细辛组分对脑神经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谱效关系研究[J]. 黄勇,齐晓岚,官志忠,王永林,王爱民,李翠兵,迟明艳.中国中药杂志. 2010(08)
[5]   天麻素对体外模拟脑缺血损伤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J].
胡京红 ;
司银楚 ;
洪庆涛 ;
黄翔 ;
唐一鹏 ;
青雪梅 ;
李澎涛 .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7, (02) :124-126
[6]   中药川芎中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舒冰 ;
周重建 ;
马迎辉 ;
王拥军 ;
施杞 .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6, (09) :1043-1047
[7]   淫羊藿苷对缺氧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J].
吉瑞瑞 ;
李付英 ;
张雪静 ;
段重高 ;
周亚伟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5, (06) :525-530
[8]   川芎嗪对缺氧缺糖状态下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ECV-304的影响 [J].
林蓉 ;
刘俊田 ;
甘伟杰 ;
王维蓉 .
中国中药杂志, 2004, (05) :82-85
[9]   内皮细胞与脑缺血 [J].
罗玉敏 .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1998, (05) :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