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产田形成的原因与培肥改良对策

被引:15
作者
景国臣 [1 ]
王亚娟 [1 ]
王占喜 [2 ]
机构
[1] 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克山实验站
[2] 黑龙江省克东县水务局
关键词
中低产田; 形成原因; 培肥改良措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6.93 [薄地改良];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摘要
中低产田的产生是由自然条件和耕作管理制度等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针对黑龙江省耕地利用和生产力现状,分析了中低产田形成的原因,提出了以防治水土流失、合理调整耕作制度、秸秆还田和增施有机肥等培肥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地力,促进粮食增产,保护粮食基础地位,改造中低产田的有效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36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黑龙江省中低产田现状及成因分析 [J].
于景弘 .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5, (07) :412-413
[2]   中国中低产田土改造研究综述 [J].
夏建国 ;
魏朝富 ;
朱钟麟 ;
胡艳 .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04) :212-217+240
[3]   我国中低产田改造的粮食增产潜力与食物安全保障 [J].
张琳 ;
张凤荣 ;
姜广辉 ;
姚慧敏 ;
不详 .
农业现代化研究 , 2005, (01) :22-25
[4]   榆林沙区生态农业优化模式研究 [J].
胡宏飞 .
中国水土保持, 2003, (08) :26-27
[5]   论黑土区水蚀坡耕地改造的措施与途径 [J].
刘绪军 ;
景国臣 ;
刘丙友 .
水土保持科技情报, 2001, (05) :26-28
[6]   黑土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J].
景国臣 ;
张晓波 .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01, (02)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