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文化街区动态保护模式的比较研究

被引:14
作者
谭佳音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动态保护; 比较研究; 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4.114 [];
学科分类号
081303 ; 083302 ; 1204 ;
摘要
分析比较我国历史文化街区现有的三种动态保护模式:"上海新天地"模式、"菊儿胡同"模式、"周庄"模式。以实例为基础对各模式进行概述和分析,并从其改造前后风貌状况、街区功能的复杂度、群众参与程度、改造主导力量等方面分别对三种模式进行比较评析,借以说明各模式的优劣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和有待解决的问题。指出各模式适用于何种状况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改造,并指明模式不等于公式,在实用时可依实际情况借鉴各种模式的经验教训,进行科学调整,以期获得良好的保护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7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游走于历史的真实与虚幻之间——评上海新天地广场 [J].
李新 .
福建建筑, 2007, (02) :17-19
[2]   以旅游为动力的历史街区复兴 [J].
郭湘闽 .
新建筑, 2006, (03) :30-33
[3]   历史街区保护更新模式探究——“泛新天地现象”的思考 [J].
刘阳 ;
赵和生 .
室内设计与装修, 2005, (12) :130-131
[4]   历史街区的基本特性及其保护原则 [J].
杨新海 .
人文地理, 2005, (05) :54-56
[5]   菊儿胡同近况 [J].
梁嘉樑 ;
宗树 .
北京规划建设, 2005, (04) :71-73
[6]   对于我国历史街区保护实践模式的剖析 [J].
阮仪三 ;
顾晓伟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05) :1-6
[7]   寻求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的“双赢”之路 [J].
阮仪三 ;
肖建莉 .
城市规划, 2003, (06) :86-90
[8]   历史名城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旅游发展 [J].
阮仪三 ;
严国泰 .
城市规划, 2003, (04) :48-51
[9]   江南水乡城镇的特色、价值及保护 [J].
阮仪三 ;
邵甬 ;
林林 .
城市规划汇刊, 2002, (01) :1-4+79
[10]   精益求精返璞归真——周庄古镇保护规划 [J].
阮仪三 ;
邵甬 .
城市规划, 1999, (07) :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