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规律性及其验证

被引:126
作者
乔标
方创琳
黄金川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北京
[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4] 中国北京
关键词
干旱区; 城市化; 生态环境; 耦合规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在分析干旱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关系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交互耦合函数、耦合轨迹、耦合类型和耦合阶段,并以河西走廊为例,对干旱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规律进行了验证。在干旱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既有相互胁迫的过程,也有相互促进的环节,它们之间是一种在交互胁迫中相互促进的动态耦合关系;这种耦合关系在其演化周期内呈现出双指数函数的变化规律,其耦合演化轨迹是一条双指数曲线;在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交互耦合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低级协调型、生态主导型、同步协调型、城市化滞后型、逐步磨合型、城市化超前型、生态脆弱型、低级磨合型和不可持续型等九种基本耦合类型,并经历低水平协调、拮抗、磨合、好转和高水平协调等5个耦合阶段。河西走廊各城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演进过程符合双指数函数的变化规律,其耦合轨迹均呈现出双指数曲线的变化形式;嘉峪关市属于逐步磨合型,目前处于好转阶段;金昌市属于城市化超前型,处于磨合阶段;酒泉市属于生态主导型,处于拮抗阶段;张掖市属于同步协调型,处于拮抗阶段;武威市属于生态脆弱型,处于拮抗阶段;玉门市属于低级磨合型,处于好转阶段;敦煌市属于生态脆弱型,处于拮抗阶段;河西走廊属于生态脆弱型,处于拮抗阶段。
引用
收藏
页码:2183 / 219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模型及其在干旱区的应用 [J].
乔标 ;
方创琳 .
生态学报, 2005, (11) :211-217
[2]   塔里木盆地南缘水资源开发与绿洲的生态环境效应 [J].
高前兆 .
中国沙漠, 2004, (03) :32-39
[3]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机制与规律性分析 [J].
黄金川 ;
方创琳 .
地理研究, 2003, (02) :211-220
[4]   北京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计量模型研究 [J].
吴玉萍 ;
董锁成 ;
宋键峰 .
地理研究, 2002, (02) :239-246
[5]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若干问题与政策建议 [J].
程国栋 ;
张志强 ;
李锐 .
地理科学, 2000, (06) :503-510
[6]  
城市地理学[M]. - 商务印书馆 , 周一星著, 1995
[7]   Analysis of urbanization characteristics causing farmland loss in a rapid growth area using GIS and RS [J].
Kim, Dae-Sik ;
Mizuno, Kei ;
Kobayashi, Shintaro .
PADDY AND WATER ENVIRONMENT, 2003, 1 (04) :189-199
[8]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Economic Growth: The So-What Question[J] . Vernon Henderson.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 . 200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