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农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性别分析

被引:9
作者
王黎芳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非农化; 性别发展差距; 发展资源; 传统性别观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82 [农村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是我国非农化进程的重要特征。运用社会性别的视角,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过程中的性别顺序、劳动性别分工和非农职业收入的性别差异,可以发现这种性别差异是一种性别发展差距。这种性别发展差距危害农村妇女的利益和社会公正的实现。性别发展差距的形成有直接的现实原因和深层次的社会文化原因。直接的现实原因是发展资源的性别不平等;深层次的社会文化原因是决策过程中缺乏社会性别意识以及传统性别观念的塑造和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29 / 13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农村妇女研究综述(1991—1995年) [J].
高小贤 .
妇女研究论丛, 1997, (02) :13-18
[2]   农村妇女发展的资源约束与支持 [J].
金一虹 .
浙江学刊, 2000, (06) :72-75
[3]   经济发达农村地区外来劳动力的性别差异研究 [J].
钟甫宁 ;
徐志刚 ;
栾敬东 .
人口与经济, 2001, (02) :31-37
[4]   市场转型时期农村迁移女性的职业地位获得——对五城市流动人口移民社区的研究 [J].
侯慧丽 .
市场与人口分析, 2005, (01) :15-21
[5]   非农化过程中的农村妇女 [J].
金一虹 .
社会学研究, 1998, (05) :108-116
[6]   我国农村改革与两性劳动分工 [J].
费涓洪 .
社会科学研究, 1994, (02) :76-82
[7]  
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M]. 人民出版社 , 陈吉元主编, 1993
[8]  
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M]. 浙江人民出版社 , (美)米 德著, 1988
[9]  
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M]. 浙江人民出版社 , (美)米 德著,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