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13
作者
俞立平
机构
[1] 宁波大学现代管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
信息化; 经济增长; 信息化贡献;
D O I
10.19337/j.cnki.34-1093/f.2012.05.008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49 [信息产业经济];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1201 ; 0201 ; 020105 ;
摘要
由于历史、地域、经济发展等因素不同,信息化的弹性系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采用状态空间模型、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系统分析信息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从信息化贡献的历史演变看,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10多年,由于生产率悖论,信息化对经济增长贡献为负,从1993年开始为正;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信息化弹性系数相差不大;经济欠发达地区信息化的弹性系数大于经济发达地区,经济中等发达地区信息化的弹性系数最低,信息化的弹性系数呈U型曲线,加快经济欠发达地区信息化建设有助于缩小地区经济差距;信息化的弹性系数总体上小于资本和劳动力,这与中国目前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是相符的。
引用
收藏
页码:54 / 6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我国信息化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基于区域差异的面板数据分析 [J].
姜涛 ;
任荣明 ;
袁象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0, 31 (06) :120-125
[2]   地区信息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J].
徐瑾 .
统计研究, 2010, 27 (05) :74-80
[3]   河南省区域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其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J].
李立志 .
经济研究导刊, 2010, (08) :52-54
[4]   湖南省信息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J].
李斌 ;
刘琳 .
经济地理, 2009, 29 (10) :1685-1690
[5]   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算:1952~2006年 [J].
单豪杰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8, 25 (10) :17-31
[6]   区域经济增长与信息化因果关系的实证分析 [J].
邵宇开 ;
刘宏超 ;
王浣尘 .
科研管理, 2007, (03) :53-56
[7]   信息化与省域经济增长研究 [J].
王铮 ;
庞丽 ;
腾丽 ;
吴静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 (01) :35-39
[8]  
信息化与经济发展[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李京文等 主编,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