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吗?——基于工业化路径的跨国比较

被引:18
作者
王丽莉 [1 ]
文一 [2 ]
机构
[1]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圣路易斯分行)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华盛顿共识; 新结构经济学; 新阶段理论; 胚胎发育理论;
D O I
10.19361/j.er.2017.03.03
中图分类号
F124.7 [国民收入、国民财富];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020205 ; 0202 ;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快速的工业化使中国在35年内由一个低收入的农业国,发展为中等偏上收入的工业国和全球第一的制造业大国。本文基于工业化路径的跨国比较,解密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奇迹,并试图回答中国能否以及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这个重要问题。我们发现: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工业化依次经历了作坊式乡镇企业异军突起(1978-1988年)、规模化轻工业繁荣发展(1988-1998年)和规模化重化工业重新崛起(1998年起)三个阶段;虽然目前还没有完成第三个阶段,但却与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等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或地区)遵循着相同的"胚胎发育"式的市场和产业升级路径。相反,陷入中、低收入陷阱的国家则违背了以上工业化的发展顺序。其中,被困在中等收入陷阱中的东欧、拉美国家未能充分发展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过早进入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化阶段和金融业现代化;而被困在贫困陷阱中的非洲国家则严重缺乏启动规模化劳动密集型产业革命所必须的原始(乡村)工业化过程,盲目上马违背自身比较优势的现代企业和公共基础设施。因此,本文认为一个由国家主导的自下而上的、从农村到城市的、由轻工业到重工业的、立足于制造品(包括原始手工品)出口而不是农产品和原材料出口的工业化发展路径和产业升级政策,是成功跨越各种收入陷阱的关键。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69
页数:39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中国工业分行业统计数据估算:1980—2008 [J].
陈诗一 .
经济学(季刊), 2011, 10 (03) :735-776
[2]   中国的三元经济结构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J].
陈吉元 ;
胡必亮 .
经济研究, 1994, (04) :14-22
[3]   从苏浙鲁三省看我国乡镇纺织工业的发展 [J].
纺织工业部政策法规司、农业部乡镇企业司联合调查组 .
中国工业经济研究, 1991, (09) :39-46
[4]  
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文一, 2016
[5]  
繁荣的求索[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林毅夫, 2012
[6]  
从西潮到东风[M]. 中信出版社 , 林毅夫, 2012
[7]  
新中国铁路60年[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中国铁道学会, 2010
[8]  
中国乡镇企业简史[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张毅,张颂颂编著, 2001
[9]  
产业化的时代[M]. 三联书店 , (日)西川俊作,(日)山本有造编, 1998
[10]  
开港与维新[M]. 三联书店 , (日)梅村又次,(日)山本有造编,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