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优化组合模式及对策——以中原城市群为例

被引:35
作者
郭荣朝 [1 ,2 ]
苗长虹 [1 ]
夏保林 [3 ]
李军甫 [4 ]
机构
[1]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2] 河南财经学院城市与乡村发展研究所
[3] 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4] 河南省清丰县建设委员会
关键词
城市群; 空间相互作用; 互利共生; 协同进化; 生态空间结构; 廊道组团网络化模式; 中原城市群; 河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0 [城市经济理论];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优化将会促进城市群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在深入分析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与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互利共生和协同进化等优化依据基础上,构建了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优化组合模式。作者阐述并分析了中原城市群建设过程中生态空间结构紊乱原因、空间结构演变趋势和生态空间结构优化模式。最后提出中原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优化对策建议:因地制宜,构建完善高效的"斑块—廊道—基质"城市群生态网络系统;促进城市群区域各城市合理分工,不断形成产业簇群;构建城市群发展引导机制,使城市群区域的城乡建设转向更加适宜人们居住的生态环境友好型地区。
引用
收藏
页码:363 / 36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中国城市化过程及其资源与生态环境效应机制 [J].
李双成 ;
赵志强 ;
王仰麟 .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 (01) :63-70
[2]   西安城区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动态变化 [J].
郭斌 ;
任志远 .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 (01) :71-75
[3]   近30年来深圳河网变化及其生态效应分析 [J].
周洪建 ;
史培军 ;
王静爱 ;
高路 ;
郑憬 ;
于德永 .
地理学报, 2008, (09) :969-980
[4]   城市群地区产业集聚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J].
蔺雪芹 ;
方创琳 .
地理科学进展, 2008, (03) :110-118
[5]   南京城市森林景观格局特征与空间结构优化 [J].
赵清 ;
郑国强 ;
黄巧华 .
地理学报, 2007, (08) :870-878
[6]   Eco-spatial Structure of Urban Agglomeration [J].
GUO Rongchao MIAO Changhong LI Xuexin CHEN Deguang Key Research Institute of Yellow River Civiliz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China College of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China .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07, (01) :28-33
[7]   开封市的城市生态位变化分析 [J].
丁圣彦 ;
李志恒 .
地理学报, 2006, (07) :752-762
[8]   煤炭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淮南市为例 [J].
邢琴琴 ;
焦华富 ;
尹乐 .
世界地理研究, 2006, (02) :54-60
[9]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时代意义、科学理念和准则 [J].
王发曾 .
地理科学进展, 2006, (02) :17-25
[10]   城市群作为国家战略:效率与公平的双赢 [J].
苗长虹 .
人文地理, 2005, (05) :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