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Cu-Au(Ag)成矿区岩浆-流体-成矿系统和亚系统的识别

被引:50
作者
邓晋福
戴圣潜
赵海玲
杜建国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北京,北京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安徽合肥,北京,安徽合肥
关键词
地质学; 岩浆_流体_成矿系统和亚系统; 铜陵CuAu(Ag)成矿区; 长江中下游CuFe成矿带;
D O I
10.16111/j.0258-7106.2002.04.001
中图分类号
P612 [成矿区、成矿预测及成矿规律];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文章讨论了铜陵CuAu(Ag)成矿区岩浆_流体_成矿系统和亚系统的识别标志 ,划分出 9个亚系统 ,其中的 5个为已知的中型以上矿床的分布地段 ,4个为该文预测的可能找到中型以上矿床的亚系统。在此基础上概略地识别出 8个长江中下游铜铁成矿带的岩浆_流体_成矿系统 ,提出火成岩构造组合的类型和性质制约矿床 (田 )内优势矿种的发育。壳底岩浆房和壳内岩浆房分别控制系统和亚系统的形成及其分布。提出对系统、亚系统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识别、结构、成因、定位、预测
引用
收藏
页码:317 / 32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安徽铜陵地区铜金矿化关系及其成因初探 [J].
储国正 ;
王训诚 ;
周育才 ;
谢超国 ;
郭祥焱 ;
史东方 .
贵金属地质, 2000, (02) :73-77
[2]   中国东部燕山期岩石圈_软流圈系统大灾变与成矿环境 [J].
邓晋福 ;
莫宣学 ;
赵海玲 ;
罗照华 ;
赵国春 ;
戴圣潜 .
矿床地质, 1999, (04) :309-315
[3]  
深部构造作用与成矿.[M].裴荣富等主编;.地质出版社.1999,
[4]  
安徽沿江地区铜金多金属矿床地质.[M].唐永成等著;.地质出版社.1998,
[5]  
长江中下游地区铁铜(金)成矿规律.[M].翟裕生等著;.地质出版社.1992,
[6]  
长江中下游铜铁成矿带.[M].常印佛等著;.地质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