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海平原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34
作者
董光龙 [1 ,2 ]
许尔琪 [1 ]
张红旗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空间布局; 时空变化; 类型; 黄淮海平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2.29 [农村乡镇规划];
学科分类号
083302 ;
摘要
科学划分农村居民点类型,深入挖掘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点的差异性,是农村居民点差异化管控的基础,有助于乡村转型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本文以黄淮海平原为例,基于遥感解译获取了农村居民点空间数据,采用空间叠加的方法,从农村居民点的规模、形态和分布三个方面划分了2015年农村居民点的类型,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规模、形态和分布组合下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水平、用地变化等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2015年黄淮海平原农村居民点可划分为12种类型,并以小斑块较规整高密度、小斑块较规整中密度和中斑块不规整低密度三种类型为主。(2)相比于黄河以南地区,黄淮海平原黄河以北的县域内农村居民点斑块规模较大、密度较低。(3)农村居民点的规模和密度对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的影响较大。在小而密集的分布状态下,农村居民点用地较为粗放;在大而疏的分布状态下,农村居民点用地较为集约。(4)农村居民点数量增加较多的县域,多为小斑块类型;而农村居民点数量呈减少趋势的县域,多为中大斑块与中低密度的组合类型。(5)农村居民点的规模和形状与农村居民点面积变化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形状不规整和小斑块组合类型的农村居民点面积增加较为显著,而形状较规整和小斑块组合类型的农村居民点是面积减少的主体。
引用
收藏
页码:1248 / 125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环洱海地区乡村聚落系统的演变与优化研究.[D].马少春.河南大学.2013, 01
[2]  
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演变研究.[D].谭雪兰.湖南农业大学.2011, 12
[3]  
Functional transition of the rural settlement: Analysis of land-use differentiation in a transect of Beijing; China.[J].Fengkai Zhu;Fengrong Zhang;Can Li;Taifeng Zhu.Habitat International.2014,
[4]  
The investigation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rural settlement density; siz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its geophysical parameters of China using Landsat TM images.[J].Guangjin Tian;Zhi Qiao;Yaoqi Zhang.Ecological Modelling.2012,
[5]   Differentiation of rural development driven by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in eastern coastal China [J].
Long, Hualou ;
Zou, Jian ;
Liu, Yansui .
HABITAT INTERNATIONAL, 2009, 33 (04) :454-462
[6]   松嫩平原粮食主产区农村居民点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J].
鄂施璇 ;
雷国平 ;
宋戈 .
农业工程学报, 2016, 32 (18) :234-240
[7]   都市郊区乡村聚落景观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J].
任国平 ;
刘黎明 ;
付永虎 ;
袁承程 ;
宋志军 .
农业工程学报, 2016, 32 (02) :220-229
[8]   基于空间自相关的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分区 [J].
姜广辉 ;
何新 ;
马雯秋 ;
王明珠 ;
张瑞娟 .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31 (13) :265-273
[9]   发达地区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的特征与机理研究——以苏南为例 [J].
李红波 ;
张小林 ;
吴启焰 ;
王亚华 .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 (04) :591-603
[10]   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类型及调控策略 [J].
乔陆印 ;
刘彦随 ;
杨忍 .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31 (0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