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状况及过程——一项质性研究的结果

被引:59
作者
刘杨
方晓义
蔡蓉
吴杨
张耀方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关键词
流动儿童; 城市适应状况; 城市适应发展阶段; 质性研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20 [初等教育理论];
学科分类号
04 ; 0401 ;
摘要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状况及过程进行了探讨。对21名流动儿童深度访谈的结果发现:受访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状况较好;流动儿童城市适应过程呈现三种类型:U型、J型、水平线型;长期习得的外显行为、内隐观念、人文环境、学习成绩是几个较难适应的维度。在对三种适应过程进行比较后,提出了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过程理论,认为流动儿童在城市适应过程中会经历四个发展阶段:兴奋与好奇、震惊与抗拒、探索与顺应、整合与融入。与以往研究结果相比,更全面、更清晰地描述了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状况,首次提出了流动儿童城市适应发展阶段理论,本研究对实践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但结果的推广性还略显不足,需通过后续研究进行弥补。
引用
收藏
页码:9 / 2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流动对儿童意味着什么——对一项心理学研究的再思考[J]. 申继亮,王兴华.教育探究. 2006(02)
[2]  
流动对儿童意味着什么——对一项心理学研究的再思考[J]. 申继亮,王兴华.教育探究. 2006 (02)
[3]   流动儿童心理状况及讨论 [J].
周皓 .
人口与经济, 2006, (01) :48-54+36
[4]   城市流动儿童的社会整合与学校教育的指导策略 [J].
熊少严 .
广东社会科学, 2006, (01) :165-169
[5]   公立学校流动儿童少年城市适应性研究——北京市JF中学的个案调查 [J].
郭良春 ;
姚远 ;
杨变云 .
中国青年研究, 2005, (09) :50-55
[6]   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性研究——对北京市一所打工子弟学校的个案调查 [J].
郭良春 ;
姚远 ;
杨变云 .
青年研究, 2005, (03) :22-31
[7]   关注流动人口子女的社会融入状况——"社会排斥"的视角 [J].
吴新慧 .
社会, 2004, (09) :10-12
[8]   我国流动儿童状况 [J].
段成荣 ;
梁宏 .
人口研究, 2004, (01) :53-59
[9]   流动儿童发展状况调查——对北京、深圳、绍兴、咸阳四城市的访谈报告 [J].
张秋凌 ;
屈志勇 ;
邹泓 .
青年研究, 2003, (09) :11-17
[10]   城市性与农民工的城市适应 [J].
江立华 .
社会科学研究, 2003, (05) :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