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生态保护地体系对我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管理的启示

被引:70
作者
刘冬
林乃峰
邹长新
游广永
机构
[1]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生态保护红线; 保护地; 生态安全; 管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16 [保护生物学]; D912.6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90705 ; 030108 ;
摘要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环境保护法》明确提出依法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施最为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将天然或近天然的区域划作保护地、建立生态空间体系对物种及其生境进行保护。在国际上虽未有"生态保护红线"这一提法,但是划定生态保护区域的做法是相似的。作者基于相关文献,对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保护地系统,以及美国、欧盟、俄罗斯、日本等地区和国家的生态保护地(区)体系的保护地面积和管理实践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大多数国家的生态保护地(区)的面积在5–40%之间,并建立了专门的保护管理职能部门或成立了多部门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根据人类活动强度的不同制定差异化的管控措施。对比我国现有保护地体系的空缺分析以及保护地分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整合与优化我国现有各类保护区域,通过重要性、敏感性评价对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物多样性和生境保护方面作用最为重要的土地优先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内,面积比例以占到陆地国土总面积的30%以上为宜。为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根据我国现有部门职能分工,建议强化环境保护部门对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的统一监督管理职能,制定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在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引用
收藏
页码:708 / 71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全球陆地保护地60年增长情况分析和趋势预测 [J].
范边 ;
马克明 .
生物多样性, 2015, 23 (04) :507-518
[2]   自然保护地绿色名录:内容、进展及为中国自然保护地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J].
张琰 ;
刘静 ;
朱春全 .
生物多样性, 2015, 23 (04) :437-439
[3]   “爱知目标”后《生物多样性公约》履约趋势分析和对策 [J].
柴立伟 ;
曹晓峰 ;
张洁清 ;
黄艺 .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5, 31 (01) :7-11
[4]   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安全评价 [J].
邹长新 ;
徐梦佳 ;
高吉喜 ;
杨姗姗 .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4, 30 (06) :688-693
[5]   我国生态用地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J].
陶陶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4, 33 (04) :126-130+167
[6]   生态红线的实践与思考 [J].
郑华 ;
欧阳志云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4, 29 (04) :457-461+448
[7]   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划分与保护 [J].
燕守广 ;
林乃峰 ;
沈渭寿 .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4, 30 (03) :294-299
[8]   构建大尺度绿色廊道,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 [J].
穆少杰 ;
周可新 ;
方颖 ;
朱超 .
生物多样性, 2014, 22 (02) :242-249
[9]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战略意义 [J].
杨邦杰 ;
高吉喜 ;
邹长新 .
中国发展, 2014, 14 (01) :1-4
[10]   国内外生态用地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J].
符蓉 ;
喻锋 ;
于海跃 .
国土资源情报, 2014, (02) :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