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当代中国课程理论的失语现象

被引:25
作者
张灵芝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江苏南京邮编
关键词
课程理论; 失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23 [课程论课程设计、课程标准等入此。];
学科分类号
040102 ;
摘要
当代中国课程理论的“失语”状态表现为课程理论陷入本土传统的虚无状态,中国课程理论在世界甚至在中国的课程界都没有应有的说话权力,同时课程理论的“曲高和寡”及各种条件的不具备也使它在课程实践中发挥不出它应有的作用。因此,当代中国的课程理论应该在与西方课程理论进行对话的同时,对中国传统课程理论话语进行激活和扬弃,从而确立自己的理论生长点。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3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浅评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 [J].
叶娟丽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 (02) :36-39
[2]   文化困境:社会转型期信仰迷茫的文化因探察 [J].
荆学民 .
求是学刊, 1999, (02) :3-9
[3]   “话语重建”与传统选择 [J].
王志耕 .
文学评论, 1998, (04) :85-96
[4]   中介、转化率与现代教学论的命运 [J].
陈震 .
中国教育学刊, 1997, (04) :43-45
[5]  
课程论问题.[M].丛立新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6]  
后现代课程观.[M].(美)小威廉姆E.多尔(WilliamE.Doll;Jr.)著;王红宇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7]  
问题之源与方法之镜.[M].周作宇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8]  
解读中国教育.[M].钟启泉等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9]  
课程社会学.[M].吴永军著;.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