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再估算——基于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实证分析

被引:4
作者
彭爽 [1 ,2 ,3 ]
李利滨 [1 ,4 ]
机构
[1] 武汉大学政府管制与公共经济研究所
[2] 武汉大学发展研究院
[3]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
[4]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比较优势; 竞争优势; 产业国际竞争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1.3 [产业结构];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本文建立基于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分析中国近年来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就制造业而言,除初级产品部门外,其余各类产品部门的国际竞争力均有提升;中高技术产品部门的国际竞争力上升幅度较大,成为中国保持国际竞争力的新动力。相比而言,服务业整体处于起步阶段,但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因此,在货物贸易方面,应积极推动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开拓跨境贸易新渠道;在服务贸易方面,应充分发挥政府与企业的作用,加强服务贸易宏观调控,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服务质量。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6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中国出口商品的技术结构与贸易竞争力研究——对1995-2012年10类商品MS、RCA、TC和IIT的综合评价 [J].
刘艳 ;
王诏怡 ;
黄苹 .
西部论坛, 2015, 25 (01) :76-85
[2]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结构观——一个正在涌现的研究域 [J].
刘林青 ;
谭畅 .
经济评论, 2014, (03) :153-160
[3]   入世十年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J].
李钢 ;
刘吉超 .
财贸经济, 2012, (08) :88-96
[4]   加入WTO以来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J].
金碚 ;
李钢 ;
陈志 .
中国工业经济, 2006, (10) :5-14
[5]  
中华人民共和国 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6]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Michael E Porter. New York . 1990
[7]  
A generalized double diamond approach to 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of Korea and Singapore[J] . H. Chang Moon,Alan M. Rugman,Alain Verbeke. &nbsp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 1998 (2)
[8]  
The "Double Diamond" Model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The Canadian Experience. Rugman AM, D’Cruz JR.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 . 1993
[9]  
The Technological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Developing Country Manufactured Exports, 1985-98[J] . Sanjaya Lall. &nbspOxford Development Studies . 2000 (3)
[10]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 A Survey and a Proposal for Measurement[J] . Eckhard Siggel. &nbspJournal of Industry, Competition and Trade . 200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