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沟壑区集水区尺度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水土流失效应

被引:30
作者
赵文武
傅伯杰
陈利顶
吕一河
刘永琴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系统生态重点实验室
[2] 延安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3] 北京
[4] 延安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
关键词
土地利用格局; 水土流失; 集水区; C值; 双累积曲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以陕北杏河集水区 1 985和 1 995年两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 ,结合水文、DEM数据 ,定性分析了土地利用格局变化条件下的水土流失效应 ,其中采用双累积曲线法来界定土地利用格局基本没有变化的时间段 ,用 C值在坡度、距河流距离上的分布来表征土地利用格局 ,用不同时期降雨量 /径流量、降雨侵蚀力 /输沙率相对增加的比例来表征水土流失效应。研究结果表明 :(1 ) 1 981~ 2 0 0 0年 ,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剧烈的年份为 1 990~ 1 991年 ,可以用 1 985、1 995年两期数据分别代表 2 0世纪 80年代和90年代的土地利用 ;(2 )从 2 0世纪 80年代到 90年代 ,杏河集水区的 C值有明显的增加趋势 ,在较陡坡度和距河流距离较近处 ,C值增加的幅度相对较大 ;(3)土地利用格局变化明显改变了降雨量 -径流量、降雨侵蚀力 -输沙率的关系 ,出现了从 2 0世纪80年代到 90年代 ,虽然降雨量 /降雨侵蚀力在整体上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 ,但是水土流失量 ,却表现出同比增加的现象 ,而且这种增加在不同月份也有差异。用本文中的方法来表征土地利用格局和水土流失效应 ,其结果具有较好的比配性 ,可以用来定性分析土地利用格局与水土流失的关系。但是 ,由于水土流失效应的表征方法没有考虑降雨的空间变异特征 ,该方法尚不适于雨量站点比较密集
引用
收藏
页码:1358 / 136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基于“源-汇”生态过程的景观格局识别方法——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 [J].
陈利顶 ;
傅伯杰 ;
徐建英 ;
巩杰 .
生态学报, 2003, (11) :2406-2413
[2]   黄土高原小流域植被特征及其季节变化 [J].
伍永秋 ;
张清春 ;
张岩 ;
刘宝元 ;
赵登峰 .
水土保持学报, 2002, (01) :104-107
[3]   基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水土流失动态评估 [J].
倪晋仁 ;
李英奎 .
地理学报, 2001, (05) :610-620
[4]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作物覆盖因子计算 [J].
张岩 ;
刘宝元 ;
史培军 ;
江忠善 .
生态学报, 2001, (07) :1050-1056
[5]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延安市羊圈沟流域为例 [J].
傅伯杰 ;
陈利顶 ;
马克明 .
地理学报, 1999, (03) :51-56
[6]   中国的土壤侵蚀因子定量评价研究 [J].
王万忠,焦菊英 .
水土保持通报, 1996, (05) :1-20
[7]  
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结构与生态过程[M]. 商务印书馆 , 傅伯杰等著, 2002
[8]  
土壤侵蚀预报模型[M].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刘宝元等编著, 2001
[9]  
Land use change and gully formation over the last 200 years in a hilly catchment[J] . Gy. Gábris,á Kertész,L Zámbó.Catena . 2003 (2)
[10]  
Land use effects on sediment yields and soil loss rates in small basins of Triassic sandstone near Sydney, NSW, Australia[J] . Wayne D Erskine,A Mahmoudzadeh,C Myers.Catena . 200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