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双侧肢体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8
作者
尤洪岭 [1 ]
李常新 [1 ]
王刚 [2 ]
张桂莲 [1 ]
机构
[1]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2]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关键词
脑梗死; 电针/针刺; 简式Fugl-Meyer评定; 改良Barthel指数;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46.6 [神经精神病科];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观察电针双侧肢体与电针患侧肢体治疗脑梗死偏瘫临床效果是否存在差异,以指导临床康复。方法将6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电针患侧肢体组,B组为电针双侧肢体组。两组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及患侧肢体康复治疗,发病3d左右病情稳定不再进展后给予电针治疗。治疗前分别予以记录简式Fugl-Meyer评定值(FMA)、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值(MBI)以及测定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值。电针一个疗程10d后再次记录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FMA,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FMA差值,两组疗效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MBI,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MBI差值、血清NSE浓度,两组治疗后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双侧肢体组较电针患侧肢体组对患侧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更明显。电针双侧肢体组较电针患侧肢体组治疗后血清NSE浓度低。脑梗死偏瘫在临床电针治疗中,对健侧肢体治疗很重要,电针双侧肢体较传统的电针患侧肢体疗效更好。
引用
收藏
页码:302 / 303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NGF, DCX, and NSE upregulation correlates with severity and outcome of head trauma in children [J].
Chiaretti, A. ;
Barone, G. ;
Riccardi, R. ;
Antonelli, A. ;
Pezzotti, P. ;
Genovese, O. ;
Tortorolo, L. ;
Conti, G. .
NEUROLOGY, 2009, 72 (07) :609-616
[2]   ELISA法检测肿瘤相关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方法学评价 [J].
郭广宏 ;
王建柱 ;
丁慧 ;
董振南 ;
金剑 .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09, 16 (04) :247-249
[3]   脑梗死偏瘫针灸与康复治疗方案的优选 [J].
邢艳丽 ;
关莹 ;
魏铁花 .
针灸临床杂志, 2008, (06) :10-12
[4]   以阳明经为主取穴加电针治疗中风偏瘫228例 [J].
张惠珍 .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05, (03) :149-149
[5]  
针灸治疗中风病的文献研究.[D].李长君.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 04
[6]  
从内源神经干细胞神经再生探讨针灸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机理.[D].赵文树.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