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试点碳市场抵消机制

被引:19
作者
李峰 [1 ]
王文举 [2 ]
闫甜 [3 ]
机构
[1]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2] 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
[3] 北京物资学院商学院
关键词
碳市场; 核证自愿减排量; 林业碳汇减排量; 抵消机制;
D O I
10.13502/j.cnki.issn1000-7636.2018.12.008
中图分类号
X196 [环境经济学]; F832.5 [金融市场];
学科分类号
02 ; 0201 ; 020106 ; 1201 ; 020204 ;
摘要
抵消机制是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基本要素和试点碳市场连接的关键环节。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中国已运行的8个试点碳市场都设置了抵消机制,且大部分试点碳市场还制定了专门的抵消机制管理规定;但在最高可抵消比例、来源项目类型、区域和时效等方面还存在着显著差异。研究还发现,各试点碳市场普遍存在可抵消配额量远高于市场成交量的现象,从而导致部分试点碳市场出现交易低迷问题。未来各试点碳市场跨区合作将会不断推进,维护市场运行稳定的要求也会不断提高,不仅需要严格控制可抵消量规模,还需要及时评估已设置的抵消机制的运行效率,并进行积极完善。与此同时,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建立和稳定运行也需要构建统一而完备的抵消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94 / 10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的欧盟镜鉴与引申 [J].
王文举 ;
李峰 .
改革, 2016, (07) :65-76
[2]   地方碳交易试点之“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制度”比较研究 [J].
彭峰 ;
闫立东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04) :26-35+138
[3]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履约期的市场特征与政策启示 [J].
李奇伟 .
中国科技论坛, 2015, (05) :128-134
[4]   中国试点碳市场配额分配方法比较研究 [J].
李峰 ;
王文举 .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5, 36 (04) :9-15
[5]   我国统一碳市场中的省际间配额分配问题研究 [J].
王文举 ;
李峰 .
求是学刊, 2015, 42 (02) :44-51+181
[6]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体系的连接可行性分析 [J].
庞韬 ;
周丽 ;
段茂盛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 (09) :6-12
[7]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试点地区的ETS管理效率评价 [J].
王文军 ;
傅崇辉 ;
骆跃军 ;
谢鹏程 ;
赵黛青 .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 (06) :1614-1621
[8]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遵约机制的关键问题探析 [J].
周丽 ;
段茂盛 ;
庞韬 .
生态经济, 2013, (06) :58-61
[9]   创新碳抵消机制设计增强上海碳市场跨省区辐射力 [J].
鄢德春 .
科学发展, 2013, (03) :92-100
[10]   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基本要素 [J].
段茂盛 ;
庞韬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 23 (03) :1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