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产业结构特征——来自美国34个大都市区的证据

被引:9
作者
祝影
涂琪
机构
[1]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产业结构特征; 经验研究; 区位熵; 灰色关联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71.2 [];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离不开城市已有的产业基础支撑,城市本身的产业结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路径。基于2005~2014年美国大都市区的产业数据,采用区位熵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研究方法来研究美国创新城市的产业结构特征,以美国城市的经验研究来给中国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借鉴与指导。结果表明:(1)创新城市的信息业、金融业、专业和商业服务业相比美国其他区域更具比较优势;(2)在创新能力一般的城市,制造业展现出比较优势,创新能力越强的城市,其信息业表现得更有优势;(3)信息业在创新城市中发展比较平衡,制造业、专业和商业服务业以及政府则表现出较大差异;(4)创新城市之间产业结构的相似性正在逐渐减弱,表明创新城市逐渐转向根据区域特色来发展城市经济。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6+49 +4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思路与政策取向 [J].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
吕薇 .
科学发展, 2015, (05) :59-68
[2]   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路径 [J].
杜德斌 .
科学发展, 2015, (01) :93-97
[3]   建设创新城市——北京世界城市建设的重点领域 [J].
柴浩放 ;
张庆文 .
特区经济, 2013, (01) :48-51
[4]   高新技术产业与创新型城市关联度的实证研究 [J].
王海杰 ;
孙晓会 .
特区经济, 2012, (09) :275-277
[5]   珠三角产业结构的区位熵灰色关联研究 [J].
蔡磊 ;
李广明 .
产经评论, 2012, 3 (03) :65-75
[6]   全球产业研发的主要特征与发展趋势——基于全球研发1000强企业的分析 [J].
黄亮 ;
杜德斌 ;
王宝平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 (09) :54-57
[7]   科技创新城市的功能内涵、评价体系及判定标准 [J].
胡晓辉 ;
杜德斌 .
经济地理, 2011, 31 (10) :1625-1629+1650
[8]   伦敦、纽约、东京经济转型的经验及其借鉴 [J].
周振华 .
科学发展, 2011, (10) :3-11
[9]   东京产业结构变化及产业转型对上海的启示 [J].
雷新军 ;
春燕 .
上海经济研究, 2010, (11) :66-79
[10]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与创新型城市协同发展研究 [J].
刘本玲 ;
马有才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 (15) :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