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的原理及其在经济新常态下的现实意义

被引:45
作者
逄锦聚
机构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2] 南开大学经济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马克思; 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 经济新常态; 社会主要矛盾; 发展生产力;
D O I
10.16158/j.cnki.51-1312/f.2016.02.002
中图分类号
F091.91 [马克思、恩格斯经济思想];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020102 ;
摘要
从2010年开始,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为标志,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分析,有两种主要的经济学方法。一种是马克思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即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立统一关系的分析方法。一种是凯恩斯的总需求分析方法。按照马克思基本原理分析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原因,虽然结构性需求不足也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主要的原因在生产领域,生产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新不足,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畅,要素生产率较低等,这实际是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表现的阶段性特征。所以,认识引领新常态,保持国民经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要牢牢把握我国所处发展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位,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不动摇;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着力创新驱动,创造新供给;要妥善处理质量、效益和速度关系,保持经济稳定的中高速增长;把深化改革和惠民生紧密结合。而对于需求和消费不足要客观分析,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我国出现的需求不足是结构性需求不足,不宜笼统地认为我国已经是"过剩经济"。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谋划“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把握的几个理论问题[N]. 逄锦聚.光明日报. 2015 (015)
[2]  
全面认识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N]. 马建堂.人民日报. 2011 (016)
[3]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 陕西人民出版社 , (英)凯恩斯著,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