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林西大井国家矿山公园建设模式研究

被引:3
作者
杨艳 [1 ]
武法东 [1 ]
孙志明 [2 ]
谢冰晶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2] 赤峰市林西县政府办公室
关键词
建设模式; 矿业生产模式; 生态保育模式; 林西大井国家矿山公园;
D O I
10.13776/j.cnki.resourcesindustries.2012.03.025
中图分类号
TU986.5 [各种类型园林];
学科分类号
081303 ; 1204 ;
摘要
通过参考大量成功的矿山公园发展模式案例,从矿山公园的内涵和核心价值出发,对林西大井国家矿山公园现状进行了分析,确立了矿山公园的建设目标。建设过程的关键是要解决"四矿"问题,所以在规划过程中将矿山公园与大井镇(矿城)合并一起建设,大井矿山公园建设模式为区域整治规划所带动的区域性统一开发模式。矿业遗产保护模式和矿业生产模式相结合妥善地处理了保护和开发的问题,达到了生态恢复和文化重现的目的,最终实现矿山公园区域的复兴。
引用
收藏
页码:158 / 16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浅析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旅游的模式及启示 [J].
武红艳 .
太原大学学报, 2010, 11 (03) :77-79
[2]   国内矿山公园研究综述 [J].
李宏彦 ;
孙小培 ;
曹妲妲 .
矿业研究与开发, 2010, (02) :113-116
[3]   矿山公园建设与对策研究——以唐山开滦矿山公园建设为例 [J].
张锦瑞 ;
宁丽平 ;
时力华 .
现代矿业, 2009, 25 (03) :1-4
[4]   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模式初探 [J].
张丽兵 .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04) :12-13
[5]   矿业遗迹的保护与利用——以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大冶铁矿主园区规划设计为例 [J].
李军 ;
胡晶 .
规划师, 2007, (11) :45-48
[6]   中国矿山公园建设及其生态学意义之思考 [J].
何原荣 ;
李丰生 ;
朱晓媚 ;
吴安湘 .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07, (02) :212-215
[7]   生态恢复设计对被破坏地段的景观整合 [J].
聂庆娟 ;
韩炳越 .
工业建筑, 2006, (S1) :163-166+140
[8]   矿山公园建设现状与发展建议 [J].
刘凤民 ;
刘海青 ;
张立海 ;
张樑 ;
张业成 .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06, (07) :15-16+25+46
[9]   资源型城市转型与旅游资源开发——以铜川市为例 [J].
张耀军 ;
成升魁 ;
闵庆文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3, (01) :46-50
[10]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及评价体系探讨.[D].吴春梅.山东科技大学.2005,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