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效率、创新效率与国企改革——微观企业数据的经验分析

被引:50
作者
盛丰
机构
[1]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国企改革; 生产效率; 创新效率; 股权激励;
D O I
10.13269/j.cnki.ier.2012.04.007
中图分类号
F276.1 [国有企业经济]; F273.1 [企业技术管理];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运用差分法研究思路,本文考察了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对生产效率和创新效率的影响。在确定1027家改革企业和1367家改制企业以后,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企业规模、市场竞争、贸易开放、技术溢出、行业、地区、经营年限等因素后,将国有企业改革为国有资本仍占主体的国有性质企业是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而非创新效率的;相反,将国有企业改制成非国有企业不仅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而且有助于提升创新效率。这一结论在区分样本企业的资本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特征以及所属的东中西部区域特征都较为稳健。本文结论表明,实现长期的股权激励改革方案应该成为未来国企改革的一个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国有企业双重效率损失研究 [J].
吴延兵 .
经济研究, 2012, 47 (03) :15-27
[2]   企业生产率与出口:浙江省企业层面的证据 [J].
易靖韬 ;
傅佳莎 .
世界经济, 2011, 34 (05) :74-92
[3]   创新、企业规模和市场竞争:基于中国企业层面的面板数据分析 [J].
聂辉华 ;
谭松涛 ;
王宇锋 .
世界经济, 2008, (07) :57-66
[4]   市场化进程、国企改革策略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内生决定 [J].
夏立军 ;
陈信元 .
经济研究, 2007, (07) :82-95+136
[5]   国有企业改制效果的实证研究 [J].
白重恩 ;
路江涌 ;
陶志刚 .
经济研究, 2006, (08) :4-13+69
[6]   竞争、产权、公司治理三大理论的相对重要性及交互关系 [J].
胡一帆 ;
宋敏 ;
张俊喜 .
经济研究, 2005, (09) :44-57
[7]   国有企业民营化的均衡模型 [J].
刘小玄 .
经济研究, 2003, (09) :21-31+92
[8]   自生能力和国企改革 [J].
林毅夫 ;
刘培林 .
经济研究, 2001, (09) :60-70
[9]  
从休克到治疗[M]. 上海远东出版社 , (波)格泽戈尔兹·W.科勒德克(GrzegorzW.Kolodko)著, 2000
[10]  
China share issue privatization: the extent of its success[J] . Qian Sun,Wilson H.S Tong.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 200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