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农民的心理场及其重构——基于“仙居雅苑”安置社区的个案研究

被引:3
作者
于浩淼
陈绍军
机构
[1]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失地农民; 心理场; 刻板印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6 [社会心理、社会行为];
学科分类号
040203 ;
摘要
失地农民的心理变化不仅仅是结构性的,也是过程式的。心理的结构性变化侧重反映失地农民心理内容,心理的动态过程反映的是失地农民心理场的“移位”。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6+90 +9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失地农民的社会认同与社会建构 [J].
郁晓晖 ;
张海波 .
中国农村观察, 2006, (01) :46-56+81
[2]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社会适应 [J].
张海波 ;
童星 .
社会科学研究, 2006, (01) :128-134
[3]   提高失地进城农民的心理适应能力 [J].
韩承鹏 ;
刘殿臣 .
农村经济, 2005, (09) :119-121
[4]   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心理特点探析 [J].
张传华 ;
邓凌 ;
邱道持 ;
杨红梅 ;
黎帮华 .
农村经济, 2005, (09) :116-118
[5]   被征地农民对市民化的社会心理适应过程 [J].
柴小华 ;
陈传锋 ;
卢美芬 .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5, (01) :78-79
[6]   失地农民的心理调查 [J].
王国林 .
农业经济, 2004, (07) :5-6
[7]  
移民与发展[M]. 河海大学出版社 , ()迈克尔·M.塞尼(MichaelM.Cernea)著, 1996
[8]  
社会场论[M]. 团结出版社 , 张小军 著,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