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人惊吓损害的法教义学分析——基于德国民法理论与实务的比较法考察

被引:16
作者
朱晓喆
机构
[1] 华东政法大学
关键词
惊吓损害; 赔偿请求; 加害人; 致害人; 第三人; 直接受害人; 痛苦金; 德国; 民法理论; 实务; 法的理论; 比较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51.6 [];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 ; 030105 ;
摘要
<正>侵权行为法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受害人的损害填补,俾使其恢复到受害之前的状态,但与此同时亦须恰当划定损害赔偿的界限,以不过分限制加害人在人身和经济方面的发展空间。因此,侵权行为法须协调"权益保护与行为自由之间的紧张关系"。〔1〕本专题所讨论的"林玉暖案"所蕴含的"第三人惊吓损害"(Schockschden Dritter)法律问题,突出地反映了上述侵权行为法的价值两难。〔2〕因此,如何平衡惊吓损害事件中加害人与第三人之间的利
引用
收藏
页码:81 / 100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英美法上“精神打击”损害赔偿制度及其借鉴 [J].
张新宝 ;
高燕竹 .
法商研究, 2007, (05) :102-113
[2]  
第三人精神上损害之研究[J] 潘维大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01
[3]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研究[M] 张新宝; 主编 法律出版社 2012,
[4]  
侵权责任法[M] 杨立新; 著 法律出版社 2012,
[5]  
侵权行为法[M] 王泽鉴;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6]  
法学方法论[M] (德)卡尔·拉伦茨(KarlLarenz)著;陈爱娥译; 商务印书馆 2003,
[7]  
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M] 王泽鉴著;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
[8]  
欧洲比较侵权行为法[M] [德]克雷斯蒂安·冯·巴尔(ChristianVonBar)著;张新宝译; 法律出版社 2001,
[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M] 唐德华主编;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编著; 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