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主导、要素贡献和我国经济增长动力的分类检验

被引:129
作者
李富强 [1 ]
董直庆 [2 ]
王林辉 [3 ]
机构
[1]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所
[2] 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博士后流动站
[3] 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产权制度; 要素贡献; 经济增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本文依据我国市场化和产权制度改革特征,结合罗默(1999)和巴罗等(2000)的模型及演绎逻辑,将制度引入增长模型诠释要素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数理分析表明,制度越完善,经济增长就越表现为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的发展。制度越不完善,经济增长就越受限于制度的发展。利用对数线性模型,将产权制度以直接或与资本相结合形式进入模型,分类检验资本、技术进步、制度、贸易、金融和地域与经济增长的作用关系。OLS和GMM估计结果显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产权制度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解释更具效力,省际面板数据的稳健性检验也印证了上述结论。本文指出,制度不仅直接作用于经济增长,而且还通过影响生产要素投入和配置效率来促进经济增长,即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作用包含制度贡献,产权制度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
引用
收藏
页码:53 / 65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的特点和地区间经济差异的缩小 [J].
刘树成 ;
张晓晶 .
经济研究, 2007, 42 (10) :17-31
[2]   金融控制政策下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 [J].
王晋斌 .
经济研究, 2007, 42 (10) :95-104
[3]   中国经济转型与增长 [J].
康继军 ;
张宗益 ;
傅蕴英 .
管理世界, 2007, (01) :7-17+171
[4]   从马尔萨斯到索洛:工业革命理论综述 [J].
刘霞辉 .
经济研究, 2006, (10) :108-119
[5]   技术效率、资本深化与地区差异——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中国地区收敛分析 [J].
傅晓霞 ;
吴利学 .
经济研究, 2006, (10) :52-61
[6]   发展战略、经济结构与银行业结构:来自中国的经验 [J].
林毅夫 ;
姜烨 .
管理世界, 2006, (01) :29-40+171
[7]   经济发展战略与中国的工业化 [J].
林毅夫 ;
刘明兴 .
经济研究, 2004, (07) :48-58
[8]   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思考 [J].
易纲 ;
樊纲 ;
李岩 .
经济研究, 2003, (08) :13-20+90
[9]   中国贸易发展与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经验研究 [J].
沈坤荣 ;
李剑 .
经济研究, 2003, (05) :32-40+56
[10]   中国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报告 [J].
樊纲 ;
王小鲁 ;
张立文 ;
朱恒鹏 .
经济研究, 2003, (03) :9-1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