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现代研究概况与进展(续一)

被引:181
作者
杜冠华
张均田
机构
[1]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北京,北京
关键词
丹参; 丹参酮; 丹酚酸; 药理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2.71 [植物药];
学科分类号
100703 ;
摘要
近年来,对丹参的生物学特点、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作用机制、临床制剂和临床用途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较大进展。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丹参含有的化学成分有明显的差异,是造成其临床效果不一的主要原因。丹参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可以分为丹参酮和丹酚酸两大类化合物。丹参酮类化合物多数有二萜结构,目前分离鉴定的化合物有30余种;丹酚酸类化合物多具有酚酸结构,结构明确的丹酚酸有20余种,这些化合物构成了丹参的有效成分,是丹参发挥治疗作用的物质基础。丹参有效成分的主要药理作用表现在多个方面,丹参酮类化合物以改善血液循环、抗茵和抗炎作用为主;而丹酚酸类化合物则以抗氧化、抗凝血和细胞保护作用特别突出。利用丹参已经研究成功多种临床应用的药物,包括注射剂、口服制剂等20余种,分别用于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皮肤病、肝肾疾病等,并取得良好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355 / 36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1]   总丹酚酸对过氧化氢诱导内皮细胞损伤的抑制作用(英文) [J].
任德成 ;
杜冠华 ;
张均田 .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03, (05) :333-337
[2]  
Effects of salvianolic acids on endothelial cells against damage induced by cholestane-3β-5α-6β-triol[J]. 任德成,杜冠华,张均田.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03(04)
[3]   总丹酚酸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J].
任德成 ;
杜冠华 ;
张均田 .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2, (03) :275-277
[4]   中药有效成分对药物代谢酶的影响 [J].
杨秀芬 ;
王乃平 ;
曾繁典 .
中国中药杂志, 2002, (05) :8-11
[5]   丹酚酸-A体外对人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的抑制作用 [J].
刘颖琳 ;
刘耕陶 .
药学学报, 2002, (02) :81-85
[6]   丹参中3种丹参酮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及液相色谱分析 [J].
李迎春 ;
曾健青 ;
刘莉玫 ;
金雪松 ;
不详 .
色谱 , 2002, (01) :40-42
[7]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中丹酚酸B [J].
张启伟 ;
张颖 ;
李计萍 ;
马华 .
中国中药杂志, 2001, (12) :52-53
[8]   丹参中丹参酮II的SFECGC法测定 [J].
陈斌 ;
朱梅 ;
邢旺兴 ;
刘荔荔 ;
吴玉田 .
药学学报, 2001, (01) :55-57
[9]   丹参水溶性有效成分——丹酚酸研究进展 [J].
杜冠华 ;
张均田 .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00, (05) :10-14
[10]   丹酚酸B拮抗大鼠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损伤(英文) [J].
陈永红 ;
杜冠华 ;
张均田 .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2000, (05) :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