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地理区域界线划分的指标体系

被引:45
作者
吴绍洪
杨勤业
郑度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
关键词
生态地理区域; 界线; 指标体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902 [自然区划法];
学科分类号
0705 ; 070501 ;
摘要
生态地理区域界线由一系列反映生态地理区域特征的指标为依据 ,通过其空间差异落实到具体的空间位置上。客观地认识和划定生态地理区域界线是揭示生态环境时空有序性的重要途径 ,是地域系统研究的基础。生态地理区域界线是两个相邻的、彼此不同的生态地理区质上转变的线或带 ,反映同一等级内划分出来的内部相对一致性与外部的差异性。界线代表有一定宽度的带 ,而且可能随着时间而迁移变化 ,等级越低界线越明显 ,等级越高界线越宽。在生态地理区域划分中 ,先选择人力不能大规模改变的几个主要因素 :温度指标 ,主要指标是日平均气温≥ 1 0℃的天数和积温 ,最冷月平均气温 ,最暖月平均气温等 ;水分指标 ,干湿指数 ,目前比较普遍采用的是年干燥度 ,它可以近似地表征某一地方的干湿程度 ;年降水量的资料通常比较可靠 ,但潜在蒸发的计算需要改进和提高。生态地理区域较高级单位的划分依据侧重考虑生物气候的差异 ,先注意水平地带性 ,由于气候台站的有限性 ,所划分出的界线往往用植被界线去修正 ;而垂直地带性则将潜在植被与气候联系起来 ,按照降水量、潜在蒸发率和生物温度来进行划分。如何处理级别与依据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另一个重要问题 ,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 ,国内外很不统一。将自然与人文指标结合起来进
引用
收藏
页码:302 / 31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中国的生态地域系统研究 [J].
杨勤业 ;
郑度 ;
吴绍洪 .
自然科学进展, 2002, (03) :65-69
[2]   我国西部地区生态地理区域系统与生态建设战略初步研究 [J].
吴绍洪 ;
郑度 ;
杨勤业 .
地理科学进展, 2001, (01) :10-20
[3]   中国生态地域划分的若干问题 [J].
杨勤业 ;
李双成 .
生态学报, 1999, (05) :3-5
[4]   中国生态区划的目的、任务及特点 [J].
傅伯杰 ;
陈利顶 ;
刘国华 .
生态学报, 1999, (05) :3-5
[5]   关于综合地理区划若干问题的探讨 [J].
郑度 ;
傅小锋 .
地理科学, 1999, (03) :2-6
[6]   综合区划的初步设想——以柴达木盆地为例 [J].
吴绍洪 .
地理研究, 1998, (04) :32-39
[7]   关于地理学的区域性和地域分异研究 [J].
郑度 .
地理研究, 1998, (01) :5-10
[8]   青藏高原自然地域系统研究 [J].
郑度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4) :336-341
[9]   苏联地理学界关于自然地理区划问题研究的近况 [J].
倪绍祥 .
地理研究, 1982, (01) :95-102
[10]   中国綜合自然区划草案 [J].
黄秉維 .
科学通报, 1959, (18) :59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