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电针刺激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对脑损伤神经功能恢复的监测附视频

被引:4
作者
张子军
张金平
崔明
江世标
赵霆
汤永祥
钱振
高萍
机构
[1] 铜陵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关键词
穴位; 电针; 功能磁共振成像; 脑损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46 [针灸疗法临床应用]; R445.2 [核磁共振成像];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100207 ;
摘要
目的探讨脑损伤患者瘫侧足三里(ST36)和风市(GB31)联合穴位电针刺激功能磁共振成像监测患侧脑激活簇偏侧指数(laterality index,LI)改变对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的评定价值。方法对恢复期可配合检查15例脑损伤致偏瘫的住院患者,选择瘫侧足三里和风市穴位进行电针刺激功能磁共振成像,运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刺激状态与静息状态信号对比的脑功能图。15例患者相隔14~49d后再进行1次功能磁共振成像对比检查。计算出每次的针灸对侧脑激活簇偏侧指数LI影响,LI=(C-I)/(C+I),C与I分别为针灸侧的对侧与针灸侧的同侧脑激活簇数目之和。同时,计算出同期相应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S(score)。统计分析2期LI值对比变化△L(ILI2-LI1)及其与S改变△S(S1-S2)的相关性。结果15例均获得2期检查的完整资料。15例共做43次功能磁共振成像,选择其中较优质30次脑功能图做统计分析。15例LI变化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04,P>0.05);△LI和△S均为正值,且△LI与△S呈正相关(r=0.959,P<0.001)。结论脑损伤患者瘫侧足三里和风市穴位联合电针刺激功能磁共振成像动态监测患侧脑激活簇LI改变△LI对脑损伤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具有一定的评定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879 / 88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功能性成像技术在针灸治疗中的应用 [J].
杨明 ;
马志庆 ;
谭薏 ;
魏征 .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 (01) :79-80
[2]   脑损伤康复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现状与进展 [J].
许尚文 ;
陈自谦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7, 29 (08) :567-569
[3]   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在针刺合谷、足三里与内关、三阴交穴位后的影像学特征变化比较 [J].
张嵘 ;
邹燕琴 ;
黄穗乔 ;
陈志光 ;
梁碧玲 ;
李勇 ;
钟镜联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 (22) :4271-4274
[4]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进展 [J].
夏淑文 .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6, (09) :791-792
[5]   应用功能性磁共振研究针灸机理的思考 [J].
王丽娜 ;
何扬子 ;
韩冰 .
陕西中医, 2004, (04) :347-349
[6]   fMRI探讨针刺足三里穴和下巨虚穴的大脑功能区分布 [J].
龚洪翰 ;
王永正 ;
肖香佐 ;
邱春梅 ;
汪丽娅 ;
纪玉强 ;
王敏 ;
王敏君 ;
王进华 ;
曾献军 .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3, (03) :133-136
[7]   Spatial reorganization of cortical motor output maps of stump muscles in human upper-limb amputees [J].
Irlbacher, K ;
Meyer, BU ;
Voss, M ;
Brandt, SA ;
Röricht, S .
NEUROSCIENCE LETTERS, 2002, 321 (03) :129-132
[8]  
Reorganization of motor and somatosensory cortex in upper extremity amputee with phantom limb pain .2 Karl A,Birbaumer N,Lutzenberger W,et al. Neuroscience .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