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江口海域夏、秋季口足目和十足目虾类分布特征

被引:26
作者
徐兆礼 [1 ]
沈盎绿 [1 ]
李新正 [2 ]
机构
[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与河口渔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
关键词
瓯江口; 口足目; 虾类; 渔场; 优势种; 密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32 [水产资源调查与评估];
学科分类号
090803 ;
摘要
采用2007年6月和9月瓯江口海域2个航次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研究瓯江口海域甲壳动物口足目(Hoplocarida)和十足目(Decapoda)中虾类的资源密度、种类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等分布,探讨优势种、地形地貌、水团、温度和盐度等因素变化对这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次拖网调查中,共鉴定口足目2种和虾类17种。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和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是6月的关键种,口虾蛄是9月的关键种。6月和9月2类优势甲壳动物平均质量密度分别为41.14kg/km2和32.36kg/km2,尾数密度为18.41×103ind/km2和10.66×103ind/km2。质量密度与尾数密度分布趋势一致,即调查水域东部高于西部,南部高于北部。6月,种间分布较均匀,物种数多,多样性指数值(H′)较高;9月,在群岛外侧,由于口虾蛄在质量密度上形成单一优势种,导致质量多样性指数下降;但在尾数密度上,种间分布较均匀,尾数多样性指数值明显高于质量多样性指数值。无论是在6月还是9月,高密度区均出现在瓯江口洞头群岛外侧,特别是东南部受台湾暖流影响的海域。瓯江北口外的冲淡水水团是形成瓯江口北侧口足目和十足目虾类密度、种数和多样性低的重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瓯江冲淡水势力的季节变化是影响瓯江口海域口足目和虾类种类和多样性分布的主要水文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104 / 11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东海浮游十足类数量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J].
徐兆礼 .
中国水产科学, 2005, (05) :614-620
[2]   南海区拖网网囊最小网目尺寸选择性研究 [J].
杨吝 ;
张旭丰 ;
谭永光 ;
张鹏 .
中国水产科学, 2003, (04) :325-332
[3]   浙江近海游泳虾类的种类与区系组成及区系性质的研究 [J].
丁跃平 ;
宋海棠 ;
俞存根 ;
许源剑 .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2) :132-136+151
[4]   近40年浙江省降水量、雨日的气候变化 [J].
顾骏强 ;
施能 ;
薛根元 .
应用气象学报, 2002, (03) :322-329
[5]  
东海虾类的生态群落与区系特征[J]. 宋海棠.海洋科学集刊. 2002(00)
[6]   长江河口与瓯江河口最大浑浊带的比较研究 [J].
茅志昌 ;
沈焕庭 .
海洋通报, 2001, (03) :8-14
[7]   莱州湾渔业资源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的变化 [J].
金显仕 ;
邓景耀 .
生物多样性, 2000, (01) :65-72
[8]   温州湾水流及其与地形的关系 [J].
姚炎明 ;
陈吉余 ;
陈永平 ;
祝永康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02) :61-68
[9]   浙江近海虾类资源量的初步评估 [J].
俞存根,宋海棠,丁跃平,许源剑 .
浙江水产学院学报, 1994, (03) :149-155
[10]   瓯江溺谷海湾充填成陆和河口湾的形成过程 [J].
祝永康 .
地理学报, 1993, (03) :254-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