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市场化过程中的货币总量控制

被引:58
作者
谢平,俞乔
机构
[1] 中国人民银行,新加坡国立大学
关键词
金融; 财政金融; 金融机构; 银行; 市场化过程; 货币总量; 货币乘数; 经济; 总量控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22.2 [货币管理和流通];
学科分类号
020101 ; 020203 ; 020204 ;
摘要
中国的经济改革进展较快,但货币政策还没有进行根本改革,本文对货币政策的改革给出了一个理论框架,特别指出货币总量控制的必要性以及技术方面的可能性。特别要提及,本文对我国1985年6月至1994年12月间数据的实证检验证明,在我国金融制度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不同的中央银行货币(基础货币,总储备金,非借入储备金)与货币总量间的短期动态关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结构变化影响;明确指出金融体制与结构的变化对货币乘数的震荡属于短期与暂时的现象。在制度变化冲击之后,货币乘数可以自回归到长期均衡状态。这一实证的结果为间接性货币总量管理提供了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支持。本文认为在中央银行货币可控程度改善、制度变化对中央银行货币与货币总量的关系不产生持续长期影响的前提下,货币乘数的可测程度构成了中央银行通过调节中央银行货币进行间接货币总量控制的技术操作基础。建立在自回归移动平均方法上的各种货币乘数的计量模型具有较强的预测性,从而可以作为中央银行日常预测手段的基本部分。在不同的中央银行货币中,基础货币总量的乘数的预测性与准确性最优,总储备金对于货币总量的乘数则次之,非借入储备的乘数的预测性最差。因此,中央银行最佳的操作目标选择是基础货币,而不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0
页数:8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