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河南省农业生态承载力动态评价

被引:23
作者
张翠娟
机构
[1]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经济贸易系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农业; 生态赤字; 河南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22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摘要
[目的]河南省是农业大国,研究其农业生态承载力可持续性不仅对河南省乃至全国都有重要意义。[方法]将生态足迹模型应用于农业领域生态可持续发展分析,将河南省农业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划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用地,分别计算农产品、林产品、水产品及畜牧产品人均生态足迹及承载力。[结果]河南省人均耕地生态足迹由2007年的1.491hm2/人上升至2016年的2.164hm2/人,增长率45.10%,而人均耕地承载力却未出现同步增长,生态赤字不断加大。(2)2007年河南省草地人均生态足迹为0.101hm2/人, 2016年上升至0.132hm2/人,增长率3.1%;而人均草地承载力却出现下降,下降率达26.2%,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3)2007—2016年河南省水域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水域承载力均未有太大变化。相比于耕地、林地和草地,其水域的供求差距最大。降低水域供求矛盾,提高水域及水产品利用效率是关键。(4)在农、林、牧、渔业中,河南省林地的人均生态足迹是唯一呈下降趋势的产业, 2007年人均林地生态足迹为0.052hm2/人, 2016年下降为0.046hm2/人,下降比率为11.54%;林地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也是在4个产业中唯一出现增长的产业,上升比率为27.90%,但仍处于不可持续状态。[结论]2011—2016年河南省农业生态承载力严重不足,耕地保护、草地的确权及保护、提高水域及水产品利用效率、继续退耕还林是关键。
引用
收藏
页码:246 / 25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An indicator of progress toward regional sustainability [J].
Wackernagel, M ;
Yount, JD .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1998, 51 (1-2) :511-529
[2]  
基于改进三维生态足迹模型的土地承载力指数研究.[D].柳乾坤.浙江大学.2016, 11
[3]  
河西走廊绿洲农业区生态足迹和环境资产负债研究.[D].蔺海明.甘肃农业大学.2003, 02
[4]   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重庆市生态承载力研究 [J].
周宁 ;
李月臣 .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35 (02) :56-63+145
[5]   2002—2015年临夏州耕地生态足迹动态研究 [J].
周丽萍 ;
戚瑞生 ;
冯进军 .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02) :35-41
[6]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山东省农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分析 [J].
杨洁 ;
李忠德 ;
杨萍 ;
季明川 ;
李明辉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 37 (11) :56-64
[7]   21世纪以来陕西生态足迹和承载力变化 [J].
杨屹 ;
加涛 .
生态学报, 2015, 35 (24) :7987-7997
[8]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河北省农业生态环境研究 [J].
邢志勤 .
湖北农业科学, 2015, 54 (09) :2289-2292+2296
[9]   基于生态足迹考察的浙江省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测评 [J].
傅素英 ;
张宇萌 ;
曹晶晶 .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3, 26 (06) :101-105
[10]   楚雄州农业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J].
杨平 .
云南农业科技, 2011, (02)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