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单产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评价

被引:26
作者
殷培红 [1 ,2 ]
方修琦 [2 ]
张学珍 [3 ,2 ]
戚发全 [4 ]
机构
[1] 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2]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3]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4]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
关键词
敏感性评价; 气候变化; 粮食单产; 协整分析;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6 [农业气象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选取农业政策相对稳定的1985-2004年,全国2075个县(市)的粮食单产数据和全国730个基础气象站点的逐月气温、降水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方法提高了气候变化敏感区的辨识能力,得到以下结论:(1)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说明4-10月温度,其次5-9月降水是影响中国粮食单产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2)在240个单产趋势增加显著地区中,识别出137个地区的单产趋势增长与4-10月温度变化存在长期互动关系,主要分布在地势阶梯转换带以及长江沿线等重要地理过渡带上;(3)在数据有效的328个地区中,有41.6%的地区粮食单产波动项对4-10月温度和5-9月降水两个气候波动项都敏感,主要集中分布在:①夏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和胡焕庸人口地理线之间的地区,常年缺粮区占优势,秦岭以北单产波动系数很高,②江西、浙江、福建是余粮区和常年缺粮区并存、单产波动变化很小的地区,③吉林、辽宁东部、河南、安徽,粮食播种总面积的波动系数低,单产波动系数较全国高,主要为受气候波动变化影响而产量不稳定的主要余粮区,这说明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粮食供应稳定性下降。
引用
收藏
页码:515 / 52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Ⅱ):气候变化的影响与适应 [J].
林而达 ;
许吟隆 ;
蒋金荷 ;
李玉娥 ;
杨修 ;
张建云 ;
李从先 ;
吴绍洪 ;
赵宗群 ;
吴建国 ;
居辉 ;
严昌荣 ;
王守荣 ;
刘允芬 ;
杜碧兰 ;
赵成义 ;
秦保芳 ;
刘春蓁 ;
黄朝迎 ;
张小全 ;
马世铭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6, (02) :51-56
[2]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Ⅰ):中国气候变化的历史和未来趋势 [J].
丁一汇 ;
任国玉 ;
石广玉 ;
宫鹏 ;
郑循华 ;
翟盘茂 ;
张德二 ;
赵宗慈 ;
王绍武 ;
王会军 ;
罗勇 ;
陈德亮 ;
高学杰 ;
戴晓苏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6, (01) :3-8+50
[3]   IPCC SRES A2和B2情景下我国玉米产量变化模拟 [J].
熊伟 ;
许呤隆 ;
林而达 ;
卢志光 .
中国农业气象, 2005, (01) :12-16
[4]   黄土高原农业生产气候脆弱性的初步研究 [J].
王馥棠 ;
刘文泉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3, (01) :91-100
[5]   湖南省农业旱灾脆弱性综合分析与定量评价 [J].
刘兰芳 ;
刘盛和 ;
刘沛林 ;
田亚平 .
自然灾害学报, 2002, (04) :78-83
[6]   农业生产的气候脆弱性指标及权重的确定 [J].
刘文泉 ;
雷向杰 .
陕西气象, 2002, (03) :32-35
[7]   中国粮食生产对气候资源波动响应的敏感性分析 [J].
谢云 .
资源科学, 1999, (06) :13-17
[8]   时间序列分析法在资料插补及趋势预报中的应用 [J].
何春,熊燕辉 .
广东机械学院学报, 1994, (01) :43-51
[9]   利用相关系数进行因子筛选时的两类错误 [J].
张宇 ;
赵四强 .
气象, 1992, (03) :45-49
[10]   相关系数稳定性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J].
朱盛明 .
气象学报, 1982, (04) :497-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