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的外部性在中国的检验:1988—2007

被引:542
作者
刘生龙
胡鞍钢
机构
[1]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
关键词
基础设施; 外部性; 全要素生产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81 [基本建设计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1 ;
摘要
基础设施作为一种投资既可以直接促进经济增长,又可以通过溢出效应间接地促进经济增长,这一结论在许多文献中得以验证,而国内有关基础设施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和溢出效应的文献并不多见。本文收集中国各省份1988—2007年的面板数据来验证三大网络性基础设施(即交通、能源和信息基础设施)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溢出效应;能源基础设施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并不显著,这主要是由我国的能源使用效率低所决定的。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将会继续加速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国际化,从而形成未来我国持续、稳定高增长的强大动力。
引用
收藏
页码:4 / 15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和增长可持续性 [J].
王小鲁 ;
樊纲 ;
刘鹏 .
经济研究, 2009, 44 (01) :4-16
[2]   中国的金融深化和生产率关系的再检测:1987—2001 [J].
张军 ;
金煜 .
经济研究, 2005, (11) :34-45
[3]   中国地区收入差距、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收敛分析 [J].
彭国华 .
经济研究, 2005, (09) :19-29
[4]   基础设施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二级三要素CES生产函数法估计 [J].
范九利 ;
白暴力 .
经济论坛, 2004, (11) :10-13
[5]   新世纪的新贫困:知识贫困 [J].
胡鞍钢 ;
李春波 .
中国社会科学, 2001, (03) :70-81+206
[6]  
中国地区差距报告[M]. 辽宁人民出版社 , 胡鞍钢等著, 1995
[7]  
中国统计年鉴[M]. 中国统计出版社 , 国家统计局 编, 1988
[8]  
中国统计摘要[M]. 中国统计出版社 , 国家统计局 编, 1987
[9]  
经济发展[M]. 上海译文出版社[美]金德尔伯格(Kindleberger, 1986
[10]  
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M]. 人民出版社 , 胡耀邦报告,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