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犯罪本质理论的思考

被引:8
作者
陆诗忠 [1 ,2 ]
机构
[1] 烟台大学法学院
[2] 华东政法大学
关键词
犯罪本质; 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 法益侵害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11 [犯罪];
学科分类号
0306 ; 030605 ;
摘要
传统刑法理论将"社会危害性"理解为犯罪的本质,具有充分的合理根据。这可以借助社会现象的根本性得以再求证。新近形成的"刑事违法性说"、"法益侵害性说"、"犯罪本质二元论"无以承担诠释犯罪本质的历史使命。对犯罪"社会危害性的评价"应当坚持"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有机结合,且不同性质的犯罪应有所侧重,还应当坚持"犯中因素"与"犯后因素"的有机结合等。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3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犯罪概念:刑法之内与刑法之外 [J].
王牧 .
法学研究, 2007, (02) :3-20
[2]   社会危害性理论之辨正 [J].
刘艳红 .
中国法学, 2002, (02) :164-177
[3]   罪刑法定与社会危害性的统一─—与樊文先生商榷 [J].
李立众 ;
李晓龙 .
政法论丛, 1998, (06) :3-6
[4]  
刑法论丛.[M].赵秉志; 主编.法律出版社.2009,
[5]  
德国刑法学总论.[M].(德)克劳斯·罗克辛(ClausRoxin)著;王世洲译;.法律出版社.2005,
[6]  
刑法哲学.[M].陈兴良; 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7]  
刑事法评论.[M].陈兴良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8]  
本体刑法学.[M].陈兴良著;.商务印书馆.2001,
[9]  
犯罪通论.[M].马克昌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10]  
刑法原理入门.[M].李海东著;.法律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