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汶川茶园沟泥石流灾害特征及危险度评价

被引:27
作者
刘希林
吕学军
苏鹏程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成都,四川成都,四川成都
关键词
泥石流; 特征; 危险度; 茶园沟;
D O I
10.13577/j.jnd.2004.0111
中图分类号
P642.23 [泥石流];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2003年8月9日四川汶川县茶园沟泥石流造成了1人死亡,10人失踪和严重的财产损失。泥石流是由于短历时高强度的大雨激发而形成的。泥石流最大流速为10.8m/s,泥石流洪峰流量为999m3/s,冲出物方量约为5万m3。茶园沟流域内松散固体物质的密度为2.18g/cm3,含水量为10.7%,空隙率为28%,塑性界限和流性界限分别为18.8%和32.5%,一遇大雨或较长时间的降雨就极易形成泥石流。茶园沟属中度危险的泥石流沟,中度危险的泥石流也造成了严重的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这主要是由于受灾对象,即易损性的特性所决定的。茶园沟泥石流的防灾减灾措施,一是要实行封山育林,停止开矿弃渣;二是要提高公路桥梁的防洪标准,合理布局水利水电设施。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7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四川汶川茶园沟“2003-08-09”泥石流灾害调查 [J].
王士革 ;
王成华 ;
张金山 ;
阙云 ;
孟国才 .
山地学报, 2003, (05) :635-637
[2]   我国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研究:回顾与展望 [J].
刘希林 .
自然灾害学报, 2002, (04) :1-8
[3]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M].刘希林;唐川著;.科学出版社.1995,
[4]  
四川两千年洪灾史料汇编.[M].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等编;.文物出版社.1993,
[5]  
汶川县志.[M].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民族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