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灰霾天气主要污染物的数值研究

被引:57
作者
陈训来 [1 ]
冯业荣 [2 ]
王安宇 [1 ]
李江南 [1 ]
范绍佳 [1 ]
林建恒 [3 ]
冯瑞权 [3 ]
机构
[1] 中山大学季风与环境研究中心/大气科学系
[2] 广州中心气象台
[3] 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
关键词
城市群; 灰霾; 大气污染物; 珠江三角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主要利用美国第三代空气质量模式系统Models-3(MM5/SMOKE/CMAQ),设计三重嵌套网格对2004年9月26-30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一次灰霾天气过程进行数值研究,通过对主要大气污染物如PM10、CO、SO2和NOx的模式结果与观测对比分析表明,模式较好地模拟出了大气污染物的变化趋势,与观测结果比较一致,再现了污染物浓度呈周期性日变化的重要特征。结果还表明,在这次灰霾天气过程中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大气污染物的水平分布具有区域性,存在3个高值中心,污染物的高值中心对应着大城市。污染物主要积聚在大气边界层内,形成近地面高浓度,这是造成此次灰霾天气的直接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103 / 10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珠江三角洲大气灰霾导致能见度下降问题研究 [J].
吴兑 ;
毕雪岩 ;
邓雪娇 ;
李菲 ;
谭浩波 ;
廖国莲 ;
黄健 .
气象学报, 2006, (04) :510-517+538
[2]   辽宁中部城市群主要大气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的数值模拟 [J].
马雁军 ;
王扬锋 ;
刘宁微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6, (02) :6-10
[3]   珠江三角洲大气边界层概念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 [J].
范绍佳 ;
王安宇 ;
樊琦 ;
刘吉 ;
王宝民 .
热带气象学报, 2005, (03) :286-292
[4]   霾与雾的区别和灰霾天气预警建议 [J].
吴兑 .
广东气象, 2004, (04) :1-4
[5]   广州灰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 [J].
刘爱君 ;
杜尧东 ;
王惠英 .
气象, 2004, (12) :68-71
[6]   美国环保局第三代空气质量预报和评估系统 [J].
樊琦 ;
蒙伟光 ;
王雪梅 ;
林文实 ;
范绍佳 ;
王安宇 ;
钟流举 ;
于群 ;
梁嘉静 .
重庆环境科学, 2003, (11) :134-137
[7]  
The influence of tropical cyclone Melor on PM 10 concentrations during an aerosol episode over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of China: Numerical modeling versus observational analysis[J] . Yerong Feng,Anyu Wang,Dui Wu,Xiangde Xu.Atmospheric Environment . 2007 (21)
[8]  
A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MM5-CMAQ for the Summer 1999 Southern Oxidants Study episode—Part II: Gas and aerosol predictions[J] . Yang Zhang,Ping Liu,Ashley Queen,Chris Misenis,Betty Pun,Christian Seigneur,Shiang-Yuh Wu.Atmospheric Environment . 2006 (26)